中国节能减排与区域竞争力关系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面临的能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为缓解这种压力,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目标如何实现以及节能减排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也就成为现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结合节能减排理论和区域竞争力理论,以节能减排与影响区域竞争力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研究探讨区域竞争力提升机制,试图对区域竞争力提升过程中节能减排的作用机理和相关性程度做出科学合理的理论阐释,并以此构建两者关系的理论模型。 在进行理论模型静态分析后,得出节能减排对区域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结论。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根据能源效率、减排水平等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原因,在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各个区域的区域竞争力也成空间上的东、中、西分布格局。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还就节能减排条件下有关落后地区的区域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探讨。 最后,以中国各省级区域2006—2007年节能减排及技术投入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节能减排政策对区域竞争力的作用,从实证上回答了中国政府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理论依据。研究中实证检验了能源效率、减排水平、R&D投入强度及污染投资强度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政策带来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带动地方政府增加的R&D支出以及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均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的必然性,对中国当前节能减排工作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近三十年,是当代中国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表面上看似乎只有符合政治话语的“党的文学”,但事实上,仍是交织着明与暗、官方与民间、公开与“潜在”等力量的隐形角逐与对抗。通过“地下文学”“潜在写作”这些概念的提出,使得活跃在地下、在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受到更多的关注,使其慢慢的浮出 “地表”。因此,“潜在写作”这个概念为我们想象历史和还原历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关
电子公共服务是政府应用信息技术向企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方式,是政府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随着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及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项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