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畸人意象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畸人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它居于庄子人格体系的中间层次,有心理、思维、社会和文献的多元背景,是庄子自然无为之人生哲学的实践者.浓重的感情色彩、大幅度的变形和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使畸人意象呈现出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这是齐文化和楚文化双重作用的产物.畸人意象体现了庄子对人之美的看法,即重视精神美,否认形体美的独立价值;体现了庄子美学强调美与"真"统一的特点.它还启发了中国"忘形得意"的传统艺术精神和"以丑为美"的审美趣味的形成.畸人意象的美学形态接近于"崇高".
其他文献
"鲁迅与宗教"这一课题尽管已有先行学人涉入研究,但他们多采用资料引证的方式进行研究,对鲁迅与宗教在主体精神层面上的关系未做深入涉及.该文则直接切入鲁迅与宗教主体精神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先锋作家之一--余华的小说创作从发展过程、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作一概观,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余华小说创作的脉络及特点.其中对余华小说
底层是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从乡村向都市流动过程中对积聚在大城市周边广大区域,靠出卖体力为生的下层劳动者的总称。作家是社会现实的经历者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