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动画技术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意识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何种科技手段保护与传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怎样以现代化、科学化、数字化,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己成为当代有志学者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省份,沉淀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并形成了独具特色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目前在我们国家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宝地中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造诣、审美以及应用等价值。贵州省在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等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本文拟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方文化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游方文化艺术特征及所蕴含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以“游方”文化为剧情结构,结合苗族的刻道符号、苗族的神话传说和苗族古歌里的爱情故事来展开,运用现代数字动画和电脑后期合成处理等技术,完成一部以少数民族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实验动画短片。通过对游方文化所涉及到的场景,特别是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来表达苗族社区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数字化建模和数字绘画技术的研究,证明利用数字动画技术手段在保护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方文化方面是可行的,希望可以给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文章主要研究:如何表现苗族游方文化的民族内涵与数字动画艺术融合,建立有关游方文化历史史实,数字化。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设计出三维动画场景、多维度感受苗族游方文化包含的苗族文化内涵。如对故事情节、故事场景、后期电脑合成动画等数字绘画技术,用来展现游方文化内涵和展开深入研究。该论文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进行阐述::1.成功采用数字动画技术来展现苗族传统“游方”文化,以填补游方文化这种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研究领域的空缺。2.建立一套完整的苗族“游方”文化数字动画模型库。3.展示采用数字动画技术制作游方文化的工作过程。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在各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可塑性的因素。也正因为人力资源的可塑性,使得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的优化,以期获得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解。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讨,掀开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幕布。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初期,税务部门的岗责体系、人员调配主要还停留在物理整合的阶段。
目的:探讨XIAP基因对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ⅪAP基因转染膀胱癌T24细胞3天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XIAP基因的表达,用
目的:探讨治疗BPH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新方法。方法:2002年12月~2004年6月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RP)治疗BPH患者200例。结果:手术时间25~195min,平均75min。平均失血量60ml,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切人点与发展方向,此特性决定了作为高职院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必须摒弃传统的办馆理念与发展策略,确立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任何时期和历史阶段都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世界经济不稳定的大趋势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曾经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辽宁在工业化进程中积累的体制性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放缓,对人才的吸引力也逐步下降。大连作为辽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