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忧郁和文学的忧郁——论郭小东的文学世界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小东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兼评论家。他在知青文学世界里执著耕耘,最终形成其忧郁的灵魂情调和艺术风格。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析和论述忧郁:忧郁生命的形成、忧郁在文本中的艺术转化和忧郁的诗性表达。  郭小东独具的忧郁生命,来自于早期生命中的“创伤性体验”和诗性体验,亦来自于知青情结里的“创伤性体验”及诗性体验,同时,作家身上闪耀的知青精神与富有宗教性质的精神力量所形成的精神光芒,与前两者共同构成了一种富有郭小东特色的人生的忧郁。郭小东忧郁的灵魂情调和气质,在文本中体现为三个层面:冷热交织下的斗争哲学及温和风格、忧郁灵魂里的生死歌哭、爱憎情怀下的忧郁之梦,在冷与热、生与死、爱与憎的文学主题下,郭小东表达着关于忧郁的深刻内涵,从而创造了一种文学的忧郁。关于忧郁的诗性表达,本文从意象、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做以分析和论述。
其他文献
死亡是人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人类自古及今一直在探讨的母题之一。对死亡的探究,重新树立死亡的反思意识是检验每个生命体生活状态的最佳形式。辛格作为美国犹太裔作家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名士团体,其言行及著作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士人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思想性质是玄儒兼治,并且具有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其表现主要是:通过交游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象征、巧合等创作技巧真实地描绘出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图景,生动刻画出苔丝这一不朽
本文从文本细读出发,以对大量的张爱玲传记和其作品的阅读为基础,从关注张爱玲的人生状态和作品中意蕴的表达出发,对这位现代文学史上传奇似的人物的生存状态、写作技巧、成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