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分别对居家和住院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的种类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在PICC维护过程中,针对不同群体易感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从而减少局部皮肤细菌定植,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医疗成本。同时针对PICC导管外露长度与穿刺部位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PICC导管的最佳外露长度,为临床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指导和依据。研究方法1.横断面调查研究:(1 )选择2 015年9月至12月我院PICC门诊肿瘤患者4 7 2例,均为化疗间歇期居家患者,其中男性243例,女性229例;平均年龄48. 89 ±19. 82岁;PICC平均留置时间为98. 44±78. 21d。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资料,并对穿刺点细菌进行采样,将患者分为细菌定植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分析两组资料,找出影响居家肿瘤患者PICC导管细菌定植相关因素。(2)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肿瘤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7. 60 ±7. 64岁。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一般及临床资料,并对穿刺点细菌进行采样,将住院肿瘤患者分为细菌定植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分析两组资料,找出影响住院肿瘤患者PICC导管细菌定植相关因素。2.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置管患者34例,其中经左上肢贵要静脉置管26例,经右上肢贵要静脉置管8例,由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数字按事先设计的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6例。PICC置管时将观察组的外露导管保留3 ~ 4cm,对照组的外露导管保留5 ~ 6cm,两组均用IV3000透明敷贴进行固定,维护时均用2%碘酒消毒加75%酒精脱碘。比较分析两组患者9天、16天、23天穿刺点周围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导管移动率和移动长度差及局部静脉炎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定植细菌种类及相关因素分析1. 1居家肿瘤患者细菌定植相关因素分析皮肤细菌学培养中141例患者(29. 9% )培养结果为阳性,331例患者(70. 1% )结果为阴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维护间期、敷料卷边、周围皮肤清洁度、自理能力、穿刺点增生和导管外露长度为居家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 2. 451、0.090、4. 077、1.694、2. 210、2. 612 和 0.529。1. 2住院肿瘤患者细菌定植相关因素分析32例患者(28. 57%)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80例患者(71. 43%)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阴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增生、外露长度>4cm和血小板计数是住院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周围表面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 044、0. 214、0. 262 和 7. 593。1. 3两类患者PICC导管定植细菌种类的分析比较(1 )居家及住院患者穿刺点细菌定植的阳性率分别为29. 9%、28. 57%,无明显差异。(2 )居家及住院患者细菌种类均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居家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9 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89株( 95. 93%),革兰氏阴性菌8株(4. 06%)。住院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2株(80%)、革兰氏阴性菌5株(12. 5%)及真菌3株(7. 5%)。居家患者革兰氏阳性菌所占百分比高于住院患者,而住院患者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所占百分比高于居家患者。2. PICC导管外露长度的研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外露长度>4cm为居家患者和住院患者PICC穿刺点细菌定植的共同影响因素,而目前少有针对PICC导管外露长度进行的研究及规范,基于此,我们对PICC导管外露长度进行初步探讨,现结果如下:2.1导管外露长度3 ~ 4cm组与5 ~ 6cm组9天、16天、23天的细菌定植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 05。2. 2 9天、16天和23天时5 ~ 6cm组外露导管的移动率大于3 ~ 4cm组(x 2=4. 636,P=0.031; x 2=4.250,P=0. 039; x 2=5.673,P=0. 017)。9 天、16 天和 23 天时两组导管外露长度差均无统计学意义(t=-1.848, P=0.074; t=-0.496, P=0. 623; t=-0. 438,P=0. 664 )。2.3 5 ~6cm组在16天和23天时局部静脉炎发生率高于3~4cm组(t=6. 595,p=0. 010;t=3. 848,p=0. 050 )。研究结论1.维护间期、贴膜卷边度、周围皮肤清洁度、自理能力、性别、穿刺点增生、导管外露长度为影响居家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细菌定植的主要因素。2.血小板计数、性别、增生、导管外露长度为影响住院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3.居家患者与住院患者PICC穿刺点表面主要定植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95. 93%,80%),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 57. 86%,50%)。4.居家患者和住院患者穿刺点细菌定植的阳性率无差异;居家患者革兰氏阳性菌所占百分比高于住院患者,住院患者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所占百分比高于居家患者。5.外露长度5~6cm与3~4cm比较,穿刺点细菌定植阳性率无差异,但外露长度5~6cm增加了静脉炎和导管移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