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和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共5年)期间,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0例肾嗜酸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30例,男10例,女20例。患病年龄32~76岁,平均57.8±10.4岁。肿瘤位于左侧12例,右侧17例,双侧1例。肿瘤最大径2.2~13cm,平均4.81±2.46cm;肿瘤最小经1.2~8.0cm,平均3.26±1.27cm。无不适症状17人,腰腹部疼痛7人,肉眼血尿3人,高血压、消瘦、腹胀各1人。所有病人均行泌尿系统彩超及肾脏CT检查,1例行肾脏MRI检查,仅1例术前考虑为肾嗜酸细胞瘤。30例病人中有12例可完整收集原始影像学资料,其中66.7%(8/12)的病例可见中央星状瘢痕,41.7%(5/12)的病例可观察到节段性增强反转。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22例,肾部分切除术8例。开放手术1例(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余均为腹腔镜手术。所有病人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腺)瘤。术后随访时间8~6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肿瘤,约占所有肾实性肿瘤的3.2%。当影像学检查发现有中央星状瘢痕、节段性增强反转等特征的肾肿瘤时,应考虑到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经皮肾穿刺活检是术前确诊肾嗜酸细胞瘤的唯一方式。保留肾单位手术是肾嗜酸细胞瘤主要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