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自旋链中的纠缠、退相干及量子相变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信息物理是当前国际上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之一。基于低维自旋链模型,我们研究该体系中的量子纠缠、退相干以及量子临界行为。  在少比特自旋团簇模型中操控两个子体系之间的纠缠行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在这里我们从两个基本模型出发研究其中的纠缠行为。其一,掺杂HeisenbergXXX自旋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铁磁情形还是反铁磁情形,通过适当地控制杂质参量,都可以在有无外磁场的情况下在系统中引入纠缠;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引入杂质的方法还能提升纠缠消失时的阈值温度Tc。其二,我们研究了两类带有最近邻三体相互作用(XZY-YZX型和XZX+YZY型)的HeisenbergXXZ自旋链模型中的两个子格点之间的基态纠缠以及热纠缠行为,研究表明XZY-YZX型三体相互作用对于系统纠缠的影响等效于Dzyaloshinsky-Moriya(DM)相互作用;而当XZX+YZY型三体相互作用出现时,纠缠对于外磁场由正方向变成负方向保持不变的特性将不再存在。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在此种三体相互作用下,温度T、外磁场B以及各向异性参量Jz对于系统热纠缠的影响。  由于系统与环境相互耦合会导致量子体系出现退相干现象,它是实现量子计算的主要障碍之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意义的量子多体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做了很多相关工作,涉及到各种关联的以及非关联的环境模型。在第二部分,基于自旋链模型描述的环境,我们研究了环境诱导量子退相干以及退纠缠问题。首先,基于带有DM相互作用的XY自旋链模型描述的环境,我们研究两个初始处于最大纠缠态的自旋比特的退纠缠演化行为。结果显示在弱耦合区域,这种DM相互作用效应是不明显的;而在强耦合区域,这种退相干过程则非常依赖于这种作用。其次,对于同样的自旋链环境,我们研究了多量子体系(三量子比特)退纠缠演化行为。结果表明DM相互作用无论在强耦合区域还是弱耦合区域,其对于退纠缠演化行为的影响依赖于这三个自旋比特的初始状态(如作为初始态的W态或者GHZ对于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再则,我们研究两个自旋量子比特耦合到一种带有多重最近邻相互作用(XZY-YZX型)的XY自旋链环境时的退纠缠演化行为。结果表明在弱耦合区域,存在一个特殊的参量点,在该点处这种三体相互作用能很好的抑制退纠缠过程;而在强耦合区域,退纠缠过程则非常依赖于这种三体相互作用的强度,而且跟其交互作用的正负号无关。  低维自旋链体系中的量子相变一直是凝聚态物理中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传统上,这个问题都是在朗道-金兹堡理论中有关序参量以及对称破缺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在本文的第三部分中,我们基于量子信息物理的视角,研究一类特殊自旋链模型中的量子相变问题。通过相变理论的主要研究手段,对于量子信息物理中的两个概念(保真率以及几何相)分别做了诸如有限尺寸标度率、普适性原理等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量子信息领域的概念都能很好地描述这个特殊自旋链体系中量子临界行为,并且给出了相同的相图。
其他文献
最近有实验发现,在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空穴掺杂的铁磷族高温超导材料Ba0.6K0.4Fe2As2中,在磁通芯中心处存在一个有着负偏压峰的束缚态。并且当沿着远离磁通芯的切线的
局域共振在物理上可以用弹簧振子受外力驱动的模型来描述。在没有外界驱动但是存在初始扰动情形下,局域共振结构具有局域化的振动模式,这种振动模式在空间的分布是局域化的,甚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