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研投入的增加,农业技术成果每年以7000多项的速度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农业技术成果的高产出率与低转化率的对比值得我们反思。从创新主体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反映了我们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认识的偏差:以往的研究过分强调了政府、科研单位和推广体系的重要性,只是把农民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忽视了农民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动作用。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尊重农民的乡土知识,让农民参与到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认为农民不仅是技术的需求主体也是供给主体,它不仅在塑造全民创新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完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山东寿光、青州、山西太谷、河北乐亭等地都出现了大量农民自主创新的成功案例,不少农业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但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还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它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瓶颈,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还需要漫长的过程。理论界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都是把农民作为技术的需求主体和技术被动接受者,对农民自主创新的研究较少。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研究是从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的角度出发,强调农民的参与是在科研人员主导的常规的技术创新中进行的,仍然没有把农民作为农业技术的创新主体。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农民,农民具有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对于开发一些相对简单、快速和广泛普及的农业实用技术,如耕种方法的改良及施肥技术的变化等,以农民为主体进行创新要优于以科研单位为主体进行创新,这为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文献而言,本文的探索性创新之处。(2)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对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传统农业技术创新四个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农业技术创新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和内源性发展理论。(3)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从农业技术的需求、供给和传播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现状,总结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4)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与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比较分析。认为两者在创新主体、创新技术选择的依据、创新的领域以及运行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分析了传统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促进农村内部发展等角度分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优势。(5)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在我国不断出现,但目前其发展还不够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民作为创新主体缺乏有效的体系和体制支持、农民创新意愿和动机受制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农民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缺乏市场化经营导向。(6)提出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加大支持和引导、科研人员加大参与和指导、科技示范户发挥带头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7)结论与研究展望。对全文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梳理,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今后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