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战略目标是把上海港建成国际一流港口,自身成为世界性跨国码头经营管理企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上海港制定了长期发展的三大战略,即“长江战略、沿海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目前上海港在长江沿线的网点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长江战略已初见成效。 接下来上海港对外发展的重点将是沿海港口。由于缺少集装箱深水港,每年我国沿海都有大量的集装箱从釜山、高雄等港口转运,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进出口集装箱中,经它国(或香港、台湾)中转的占了70%,上海洋山港的建设将打破目前这个格局。 本文从东北亚转运格局的现状出发,分别对东北亚枢纽港的综合竞争力和不同中转模式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以此来论证上海港在洋山港开港后将成为东北亚转运中心,并对将来转运模式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文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东北亚转运格局的现状。从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东北亚港口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目前各主要港口的中转情况,分析得出了集装箱转运市场的发展规律,为下文的论述做了理论铺垫。 第二章通过建立港口综合竞争力的层次分析法模型,对洋山港开港前和开港后东北亚的三个主要港口——上海、釜山、高雄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洋山开港后上海港的综合竞争力最强,将成为东北亚的航运中心。 第三章是技术经济分析,首先从上海本港货出发,利用“有无对比法”对洋山港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随后分别对北方三港和福州、厦门港的各种转运模式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从而得出了在洋山港建成后,北方三港和福州厦门的货物从上海中转更具经济性的结论。 第四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际航线的服务模式,对将来东北亚转运格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就上海港如何吸引中转货物,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的主要成果在于实践性强,有一定的前瞻性,作者相信,文章所预测的上海港吸引大量中转货物,尤其是我国沿海港口的中转货物,在洋山港建成后一定能成为现实。希望有关方面在做发展规划时能够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