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小汽车运输铁路专用车车体强度分析及结构优化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使用铁路运输汽车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目前我国的小汽车铁路运输专用车主要有JSQ5和JSQ6两种车型。但上述两种车型应用时间较短,技术积累有限,且一旦发生断裂之类的失效问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车体的结构强度、动态响应特性和结构轻量化设计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开展了车体的强度分析和疲劳寿命预估。使用Solid Works软件构建出小汽车运输车的车体三维模型,在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对结构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并切割出1/2和1/4车体的简化模型,建立出基于实体单元的车体有限元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静强度分析,根据TB/T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计算出7种载荷以及6种组合工况,观察各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各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都在许用应力范围内,即静强度分析满足要求。利用垂向静载荷对车体进行刚度校核,最大挠度为3.83mm,满足刚度要求。然后根据《规范》计算出垂向、纵向、横向的动载荷范围,并得到最大主应力为149.27MPa、最小主应力为82.78MPa,又选取8个疲劳校核点,计算出各点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根据修正后的Goodman-Smith疲劳极限线图进行疲劳校核,疲劳校核点均在疲劳极限线图内部,疲劳强度满足要求。再根据相关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对车体进行寿命预估,结果表明车体满足使用寿命。其次,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开展了车体的动态特性分析。在模态分析中,对车体开展了前18阶约束状态下的模态分析,车体为全钢铆焊结构,前六阶的振动频率对应刚体位移,为此频率为0,只列出7~18阶模态振型情况,其中第18阶模态频率响应变形程度最大,一阶垂向弯曲频率为19.08Hz,不小于相关技术要求的固有频率,满足动力学要求。然后对车体进行谐响应分析,研究垂向载荷对车体振动的影响,设定频率范围为0~400Hz,频率间隔为2Hz,简谐激励设定为空载和重载两种情况,并得到车体的频率响应位移图,结果表明,车体第7、13、16阶模态容易被激发,产生共振现象。最后,开展了车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利用ANSYS Workbench中的Shape Optimization模块对车体进行拓扑优化。研究当车体质量依次减少2.5%~25%时的结构特征,得到需要优化的部分,并对车体进行模型重建,得到优化后的车体结构,相较于原车质量减少了6.18%,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最后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强度刚度验证、模态验证和谐响应验证,验证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关于历史解释素养的研究还很欠缺。历史解释素养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DR(HLA—DR)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W—1)在发疹型药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4例发疹型药疹患者皮损组织和8例对照皮肤中ICAM-1和HLA-DR及LFW-1进
组织管理,人事为本;创造财富,人才为先。任何组织的建立,任何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离不开最基础的要素——人。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中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瑜珈俱乐部现状及俱乐部习练者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瑜伽健身俱乐部地域大多分布在繁华商业区、高档住宅区,俱乐部场馆设施比较健
试卷评估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试卷评估数据统计、情况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探索提升试卷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互联网科技伴随着时代前进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产品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进入Web4.0时期以来,服务商们不再只满足于产品在功能方面的表现力,而是倾向于以优质的用户体验吸引用户。前端界面是互联网产品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最直接渠道,也最能够体现出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和可用性。在Web4.0环境下,互联网产品的前端具有有着高度的独立性和重用性,为了满足前端开发工作所面临的更高标准,需要运用前端组件化思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由于电液伺服阀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阀的性能仿真分析对于保证其性能指标和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良好的稳定性
本文研究一个连续动力系统和一个离散动力系统当参数变化时,动态的变化状况。对于带外力与阻尼激励,具有五次非线性项的Duffing方程,应用Melnikov方法给出在周期扰动下系统产
考察了添加氯化镁对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结束后,同对照堆体相比(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56.60 g),添加镁盐的堆体(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