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的城市新区建设研究——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区的设立和发展,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区经济“增长极”对区域发展整体带动作用滞后,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全国各开发区都从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上寻求解决办法,从先期单纯工业开发转为开发与城市新区建设结合,确保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同样,开发区经济总量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其管理模式也影响行政区旧体制,如何促进开发区行政管理向新区方向发展,用经济特区式的城市新区模式来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开发区的顺利转型,这是开发区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福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有力地促进了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和综合环境的完善。城市化建设与发展方向对于福州开发区来说,也有一个逐渐认识和深化的过程。本文希望通过对开发区现象的研究,分析福州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以及城市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如何发挥开发区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和使命,在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大胆开拓和创新,从单纯抓经济发展到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开发区先行先试的“窗口”和龙头带动作用,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实现新飞跃,使福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新区建设的“开发区模式”,成为新世纪福州城市扩张的重要样板,推动开发区发展与母城城市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为当前我省“海西”建设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福州城市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为研究商陆皂苷甲的生物合成途径,利用Illumina Hi Seq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商陆幼苗进行转录组测序,得到9.60 Gb clean data,经Trinity软件组装后获得63 957条unigenes,平
国际产品内贸易的理论是至今悬而未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该课题进行了理论创新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当前理论对国际产品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解释力。本文认为,厂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