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国际地位不断的提高,这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河西走廊作为甘肃省旅游重点区域,旅游业也逐步发展扩大。虽然如此,但在旅游旺季景区人满为患,而旅游淡季,旅游资源大量闲置,游客量的不对称分布,对旅游景区管理和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有极大的影响,如何在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中,针对旅游资源的管理找到动态平衡,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所以,本篇文章以河西走廊五个地级市旅游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博签到的游客量数据,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SPSS数据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研究数据按照时间维度以“日”为单位,对河西走廊游客量的时间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微博签到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河西走廊微博签到游客量从2016-2018年整体的变化趋势是呈现“M”型分布特征,其中2016年和2017年微博签到游客量分别是呈现出“双峰双谷”的分布特征,而2018年则呈现出“三峰三谷”的分布特征。季节性特征明显,夏秋季节是旅游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月和8月,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游客量显著减少,旅游低谷期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节假日游客量集中性强,旅游客流分布不均,尤其在酒泉、张掖的旅游客流集中现象明显,金昌的游客量全年分布相对均衡。河西走廊微博签到游客量年度空间变化特征是从2016年呈现出聚集性小点状,大分散的特征到2018呈现出斑块状、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异变化特征;从游客量淡旺季空间变化特征呈现出“散点状—块状聚集—散点状”的空间分布特征;节假日游客量空间变化特征呈现出“多核心、带状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结论分析,2016-2018年共三年的时间,河西走廊微博签到游客量逐年递增,且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五个地级市游客量增长不平衡以及各地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根据研究的结果,总结归纳了河西走廊游客时空分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减缓季节性影响和淡旺季差异;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对客流量调控;加强完善景区客流实时监控系统;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核心向边缘扩散;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