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福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虽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中,“社会建设”这一名词还是10年前提出的,但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留下的文献里,却处处闪烁着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思想光芒。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在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领导无产阶级及劳苦大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为解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多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社会构想。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厘清其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而且还能够为当前我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事业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文献的研究,论述了我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的特征和理论实践价值。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基于这一时期国内国外的历史环境,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建设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共早期领导人和中共中央历史文献的研究,从国民教育、劳动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婚姻家庭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其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的特征:鲜明的人本性、无产阶级革命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四部分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启示,主要包括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当今我国社会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