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主义规划方式的蔓延,城市空间的不均质发展越发明显。人工城市在不断的推倒重建后迅速占领城市,而被包围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近代历史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在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生命力的同时积累着时代的文化与风貌。而现在这种发展已经停滞,其原有的美学价值、文化记忆、环境的多样化都被今天老旧破败的建筑、堵塞的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等问题所掩埋。东关街,作为形成一定规模并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历史街区,是大连近代历史时期的独特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与文化价值;也曾是早期大连华商聚集区,老一代大连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让街区焕发出勃勃生机,从饮食、商业到生活习俗无不成为今日大连的文化土壤,而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目前的历史街区保护而言,仅通过街区建筑物的保护与修缮是不够的;而仅从历史与文化保护入手,使街区活力只停留在“历史”的时间片段下会阻碍街区的发展,使历史街区与城市割裂开来。所以,对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不能片面的通过保护或大范围的改造来实现,而是要以恢复街区活力与其自身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让街区的发展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如此,街区生存与发展问题才能根本性的解决。本课题正是根据这一思路,将保留街区历史记忆与文化作为保护与更新的基础。在此之上通过对东关街街区空间进行详细的调研并结合大连市的特定情况与东关街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等特点,将街区空间的再生与改造作为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并且在对相关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的总结与归纳后,提出以“微更新”为视角,即从“微”处出发,充分考虑到近代历史街区与人之间的动态复杂关系,由“点”及“面”的进行适用性改造与空间活化和品质提升。从而带动整个街区的自我发展,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并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同时更加具有时代性。根据对东关街街区内街巷、院落、建筑三种不同类型空间的现状评价与空间特点分析,在“微更新”的视角下,结合有关场所、街区活力复兴、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提出东关街街区的空间改造更新的目标与原则,对东关街街区保护与空间改造设计进行实践,通过对街区整体历史风貌延续以及针对空间现状提出场所感的重塑、交往空间的植入、空间品质的提升等不同方式对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进行探索。以此希望对东关街的保护与改造问题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案,在“微更新”的视角下为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