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大公山保护区是湖南省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探明该区域的兽类多样性、活动行为节律、分布特点和资源现状,作者于2018~2020年在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投放12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分析区域内不同物种的相对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活动节律和差异性,掌握兽类活动的时间频率,减缓在兽类活动频繁期的人为活动。为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研究和管理提供本底资料,期望可以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和栖息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研究累计获得48 393个相机工作日,兽类独立有效照片3 953张。共记录到兽类4目11科2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黑熊(Ursus thibetanus)、斑林狸(Prionodonpard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猕猴(Macaca mulatt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2)相对多度排在前8位的兽类分别是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果子狸(Pagumalarvata)、豹猫、猪獾(Arctonyxcollar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黑熊和豹猫在夏季的时间生态位最宽,猪獾、鼬獾、果子狸、红腿长吻松鼠、珀氏长吻松鼠、毛冠鹿、野猪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均在秋季最宽。(3)八大公山保护区兽类物种多样性时空格局特征明显,不同海拔段、不同功能区兽类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季节的物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兽类的物种多样性因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曲线,海拔段1200m~1400m时兽类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不同季节中秋季的兽类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冬季的多样性最低。兽类在缓冲区中的多样性最为丰富,在试验区最低。(4)兽类对不同生境的利用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偏好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但红腿长吻松鼠、野猪、毛冠鹿、果子狸对生境的选择没有差异性。天平山、杉木界、斗篷山三个林区共同拍摄到豹猫、赤腹松鼠、黑熊、果子狸、红白鼯鼠、红腿长吻松鼠等14种兽类,说明这14种兽类在整个保护区均有分布。(5)红腿长吻松鼠、野猪、毛冠鹿、果子狸在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对夏季和秋季的利用时间较充分,活动强度大,在春季和冬季明显下降;在冬季兽类活动较少,或者不活动。红腿长吻松鼠、野猪、毛冠鹿和果子狸在7个不同海拔段的日活动节律均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本次监测,基本掌握了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兽类的资源现状,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和栖息地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