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种风险,有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还有内生性的操作风险,而后者和商业银行与生俱来,危害性更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进入了高发期,对我国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现在来研究怎样识别、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特点是发生难以预料、成因具有明显的内生性,与预期收益具弱相关性却有较强的危害性,表现形式特殊、管理存在滞后性等。 第二章将具体阐述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测度方法。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识别、测量和管理上走在领域的较前列,他们的分类识别方法、定性和定量的测度方法对我国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又有不同。第三章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进行描述,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有公司治理机构不健全、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未真正建立、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制度执行力不足、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等。 针对以上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第四章提出以建立操作风险全面管理框架来作为管理和防范方法,具体描述了框架的内容、需解决的问题等。并初步探索首次提出操作风险全面管理矩阵,此矩阵以流程银行为先导,建立全面全员全方位的操作风险全面管理模式,通过梳理业务品种、描述风险、建立风险对应关系、监控汇总报告等步骤来综合评估各类业务的操作风险。 第五章还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前瞻性的分析,这些挑战有跨国监管、资本不足、混业经营难题、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等,而理论界对保险、行为金融理论、人力产权等理论的研究的逐步深入也将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好的解决办法。
其他文献
由新课程标准来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注意这些技能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单一地讲解课文内容,还需要注重整体教学、兼顾听说写训练等教学原则,利用多种途径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1]。  一、注重整体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以单元为结构,并围绕话题来安排相关文章,组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