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由建筑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巨量的建筑垃圾除处理费用相当惊人外,且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公害也很多。因此,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已受到世界各国建筑行业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一方面解决了大量混凝土废弃物处理困难和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生混凝土完全满足世界环境组织提出的“绿色”的三大含义:(1)节约资源、能源:(2)不破坏环境,更应有利于环境;(3)可持续发展,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同时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必须向大量节约资源、能源、减轻地球环境负荷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具有最新、最高技术水平生产经营方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正代表了这一最新的发展方向。 在本文中,阐述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并针对再生骨料吸水率比较大而导致再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的特点,提出基于水胶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了该方法对发展混凝土强度的优越性及工程上的经济性,并建议将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推广到其它混凝土中去。在试验部分,作者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分析了水胶比W/B、砂率、SF掺量及SP掺量对混凝土再生性的影响,并根据综合平衡法,得出本文所采用的原材料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与人工破碎所得的再生骨料成功配制了强度为50MPa的再生混凝土。同时,在最优配比某些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与W/B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给出了不同水胶比情况下的再生混凝土推荐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