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料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由建筑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巨量的建筑垃圾除处理费用相当惊人外,且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公害也很多。因此,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已受到世界各国建筑行业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一方面解决了大量混凝土废弃物处理困难和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生混凝土完全满足世界环境组织提出的“绿色”的三大含义:(1)节约资源、能源:(2)不破坏环境,更应有利于环境;(3)可持续发展,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同时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必须向大量节约资源、能源、减轻地球环境负荷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具有最新、最高技术水平生产经营方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正代表了这一最新的发展方向。 在本文中,阐述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并针对再生骨料吸水率比较大而导致再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的特点,提出基于水胶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了该方法对发展混凝土强度的优越性及工程上的经济性,并建议将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推广到其它混凝土中去。在试验部分,作者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分析了水胶比W/B、砂率、SF掺量及SP掺量对混凝土再生性的影响,并根据综合平衡法,得出本文所采用的原材料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与人工破碎所得的再生骨料成功配制了强度为50MPa的再生混凝土。同时,在最优配比某些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与W/B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给出了不同水胶比情况下的再生混凝土推荐配合比。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袜子生产发展较快,1985~1988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13.5%,人均分别为0.79双/人、0.93双/人、1.10双/人、1.12双/人,亦趋于逐年上升之势,一些新品种也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1世纪初,印度与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开始复兴和崛起,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和舞蹈。著名音乐大师拉维·香卡
进步论主要是一种近代现象,但有其古代与中世纪渊源,而且流派杂多。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形而上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的进步论,因其通过马克思、生命哲学等通道对后世历史观造成的
近些年来申报世界遗产(以下简称申遗)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但是面对这股热各申遗地应作以冷静的思考。文章客观的分析了桂林漓江风景区申报世界遗产失败的原因,从正反
采用固体平板法分离纯化得到多株白腐菌菌株。通过分析不同白腐菌的产酶特性,选育得到了可高产纤维二糖脱氢酶(CDH)的菌株W14和高产漆酶的菌株LZ-8。初步研究表明菌株W14产CDH的
要使教师期望效应达到最优化,就必须建立一个基本方法体系,包括了解期望作用的有关知识;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学生;对学生形成合适的期望;促进教师期望和学生自我期望的整合.
陈仓血社火已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转变本身就意味着血社火的衰落。究其原因,这是现代化背景下社会变迁带来的必然结果。但血社火在不断衰落的同时,发展出了一种"活
纵观西方德育研究发展史,道德教育理论可谓百花齐放,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研究大多集中在思辨范围之内,考虑德育理论的“应然”多于“实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未能给学校
主要介绍了由甲基咪唑为初始原料合成1-甲基-3-丁基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并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1-甲基-3-丁基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合成适宜条件为:反应
为了客观评价产品设计造型中人的感性情感带来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因素.文中结合产品造型设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具体特征,提出了感性工学与FAHP相融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感性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