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职业外交研究——以陆征祥为中心的个案考察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c19861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洋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期,在这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社会思想、政治制度还是人们的观念都不断发生变化,在外交方面则是中国职业外交不断发展完善。陆征祥作为北京政府时期久负盛名的职业外交家,屡次出任外交总长,还曾一度任政府总理,对于推动近代中国职业外交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基于此故以陆征祥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其透视北洋时期中国的职业外交。  在陆征祥的早期外交生涯中,许景澄的培养和指导以及杨儒爱国外交思想的影响奠定了其作为职业外交家的基础。早期的外交经历使他对现代外交日益熟稔,逐渐成长为职业外交家。陆征祥担任外交总长期间,他按照西方国家模式拟定新的外交组织法,对外交部进行改革,使之成为专业的机构,使外交部初步具备了现代政府职能部门的规模。他还制定专门的考试制度选拔和培养外交人才,使民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职业外交官,这批人才的出现使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取得了超乎时代背景的成果,为中国近代外交的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陆征祥作为当时最为著名的职业外交家之一,曾代表北京政府参与了外蒙问题谈判、中日“二十一条”谈判、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谈判。他以娴熟的谈判技巧和完美的外交礼仪为谈判争取时间,借助国际外力的干预和国内民众舆论的支持为国家利益积极交涉,但他努力谈判的结果却成了国内政治家利益角逐的牺牲品。为挽救损失,他积极支持中国参战,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他与中国代表为国家利益奔走呼号,最后拒签对德合约,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山东问题的关注。  陆征祥的职业外交生涯中,他因外交改革被称为“近代外交第一人”,却因为代表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而遭人诟病,背上了“卖国”的骂名,又因为对德和约拒签被称为“民族英雄”。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陆征祥的思想难免受旧式爱国思想的影响,最后陆征祥以其外交实践经验得出“强权无公义,弱国无外交”结论,但他的外交思想与理念可以为现代外交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对于造成秦代老百姓赋役负担过重的原因,从汉朝到今天的多数学者认为是秦代政府和统治者横征暴敛,役使无度的结果,但是经过笔者从粮食的视角出发,经过对秦代的粮食税税率,赋税徭役
期刊
期刊
我第一次见到风康,就注意到他身上流露着一种当下苏州人少有的东西。我说不出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那是久违的民国版苏州范。我惊喜于现在的苏州还有这般苏州人。随后我看
期刊
长期以来,学界或者把“义”视为某家某派思想的一部分,或者视为一个没有独立意义的铺垫词,“义”作为一个综合性范畴的事实几乎没有得到关注。然而,当我们系统回归文献,把先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