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PRS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动态评估PRS患儿MDO术后上气道与下颌骨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将PRS患儿与正常同龄儿进行对比,揭示PRS患儿上气道与下颌骨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对8例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手术的PRS患儿以及8例性别年龄匹配且没有颅颌面畸形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收集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上气道及下颌骨的三维模型重建并测量,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上气道测量结果:在T1时期和T2时期,气道表面积、气道容积、舌后区域各测量项目、腭后区域最小前后径及横截面积较T0时期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气道长度在T1时期和T2时期与T0时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期与T1时期相比,气道表面积、气道容积、舌后区域最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数据上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气道长度长于对照组,舌后区域最小前后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上气道狭窄部位位于舌后区域。下颌骨测量结果:下颌骨体积在T1时期和T2时期均有显著增加;下颌体长度及下颌支高度在T1时期及T2时期均比T0时期显著增加(P<0.05),下颌支高度在T2时期与T1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体长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下颌体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下颌骨体积也有明显差异;两组之间下颌支高度以及下颌角角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S患儿的下颌骨以体部短小为主,PRS患儿有着更细长、扁平的上气道,其梗阻部位主要位于舌后区域,且以前后径狭窄为主。PRS患儿上气道与下颌骨在形态学上的缺陷在MDO术后都有显著的改善,MDO通过延长下颌骨能从根本上解决PRS患儿的呼吸和喂养问题。下颌体与上气道的生长在患儿生命的最初阶段并不明显,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进行全面详细的临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