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是中国文学史上用双语创作的作家之一,英文著述丰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他通常在跨语际、跨文化的写作中通过中西文化的对话、融合,铸造心目中的理想国民人格。在这个过程中,林语堂完成了其自我内在建构、海外文化身份的建构以及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中国(东方)形象重构。《苏东坡传》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林语堂笔下集古今中外文化元素于一身的苏东坡形象的分析,探究林语堂在跨语际写作中对以儒道等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与转化,对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引进与吸收,进而在西方文化镜像中对林语堂的跨语际写作进行价值重审,突出其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中的桥梁作用。同时,以他所塑造的“苏东坡”这一国民正面人物形象的代表为例,在纵横对比中考察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国民性问题探索中的突进性。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以及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林语堂的主要创作以及本文的写作缘由、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林语堂在跨语际写作中对苏东坡古典人格的“现代重构”。在原因探讨方面,主要从林语堂的自我建构、海外文化身份的建构内外两个层面来展开论述,并在原因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林语堂在跨语际诠释的过程中,展示出来一个什么样的苏东坡形象。第二章主要通过对苏东坡等林语堂笔下人物形象文化元素的分析,探讨林语堂对中国古今文化的融合、吸收。这里既有对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审视与回归,也有对性灵文学的继承和超越。第三章紧接第二章,是对苏东坡形象身上中西文化因子的分析探源,对林语堂《苏东坡传》在西方文化镜像下进行价值重审,突显林语堂在中西文化对话中的多元认同以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第四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通过对国人正面形象苏东坡的分析,把握《苏东坡传》在林语堂有关国民性问题探索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与此同时,把林语堂在国民性问题探索中的突进放到中国现代文学国民性问题探索的链条上来考察。通过对比分析,突出林语堂跨语际写作对国民性问题探索的独特性及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语。结语部分对林语堂跨语际写作的主要成就进行简要论述,分析林语堂的文化观和文化融合理想以及林语堂本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一步总结林语堂的跨语际写作中所塑造的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国民正面人物形象在国民性探索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