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目前已经实行四十多年,控制了中国的人口的过快增长,极大地减少了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增加了数亿的独生子女家庭。但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高风险性,独生子女因为疾病、车祸或意外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家庭。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失独”家庭数量越来越多,每年至少新增7.6万人。“失独”家庭的各种问题已经逐渐衍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论书籍和一些学术著作,以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并结合了政府职能、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为支撑,以江苏省徐州市Y区为例,综合运用实地研究、统计调查的方法对“失独”家庭成员年龄分布、自身情况、诉求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典型的个例访谈,从精神、经济、养老和医疗等主要方面困境、社会帮扶需求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对当前“失独”家庭社会帮扶的现状从政策、措施、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为“失独”家庭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产生了良好的帮扶效果和社会认同。但在社会帮扶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责权不明晰、制度不健全、联动不协调、施助内容不实,监督评估缺失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为了避免社会帮扶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更好地解决“失独”家庭成员所面临的精神、经济、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的困扰和痛苦,建立由政府主导、社区支持、社会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帮扶体系,明晰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和权限。政府对“失独“家庭帮扶发挥主导作用,指定各级计生部门为“失独”家庭专门帮扶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失独”家庭情况档案,建立健全并完善法律、政策和规章;社区大力支持对“失独”家庭帮扶,动态掌握“失独”家庭情况,将动态信息及时传递至政府或社会组织,充分利用辖区丰富的资源优势,给予“失独“家庭多种形式的帮助,并将他们纳入社区建设中,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融入社会;社会组织提供的企业资助、社会捐助,提供大量专业化的帮扶机构、社会志愿者,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满足“失独”家庭个性化的需求。此外,“失独”家庭社会帮扶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完善考核评估,定期的考核评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使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有机结合,各尽所能,各司其职,让“失独”家庭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