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自贸协定对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su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和澳大利亚都为农业大国,乳制品行业更是在澳大利亚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再加上其本国严格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使澳大利亚在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方面都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国的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技术都相对落后,奶牛单产低,原料奶生产成本高,与澳大利亚相比,不具有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消费意识发生转变,国内乳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国内的生产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乳制品质和量的需求,进口需求加大,进口量已经从2009年的59.7万吨增长到了 2015年的161.07万吨,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逐步实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来会更加促进我国乳制品总进口量的增加。我国与澳大利亚在历经了将近10年的谈判后,于2015年6月17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签订了《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协定》。协议规定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的关税将从2015年12月20日开始按照不同的乳制品类别执行5次到12次降税为0的关税政策,并且也对乳制品中相关敏感产品设立了数量触发水平。伴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的逐步实施,关税的逐年降低会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应考虑到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中澳自贸协定的实施会一定程度上冲击到我国本就没有优势的乳制品企业,对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分析我国乳制品总体进口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现状,发现自2009年起,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的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中澳间的贸易逆差很大,进口远大于出口,并且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乳制品数量为11.3万吨,而2016年达到了 13.4万吨,这一年是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一年,自贸协定的效应还未完全释放。同时发现,我国从澳大利亚的乳制品进口结构也有一定变化,呈现以奶粉、鲜奶为主,乳制品消费结构多样化,乳酪和鲜奶的增长速度变快的特征。其次,在分析了中澳自贸协定规定的中方降税模式后,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自贸协定签订后对进口产生的影响,并对短期效应进行了分析,其中对贸易创造效运用局部均衡模型进行了不同程度降税的影响效应测算。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认为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长远来看会使我国的从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的数量增加,而且增长潜力很大,有利于弥补国内的乳制品生产不能满足消费的缺口,并且会产生较大的贸易效应。但是,也会使我国国内乳制品行业受到冲击,基于此,本文从生产者、消费者、国家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我国乳制品的生产有良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正>PICC置管自国外引进我国后,因其具有长期性、安全性、无痛性的特点[1],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随着近年来叠加联合给药化疗方案在临床的推广,传统硅胶PICC导管的单腔设计
<正>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多吃水果、蔬菜有利于减肥,但不同的种类,减肥效果不同。研究显示,水果、非淀粉类蔬菜摄入越多,体重超标风险越低。非淀粉类蔬菜包括绿色叶菜、西
提出了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两种成本分析和控制的理论 ,同时举出了相应的实践方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两者的比较 ,使其各自的优缺点更为明晰 ,为企
公开是行政程序的基本要求.行政调查作为行政行为的必经程序,必须遵守行政公开原则的要求.然而,行政公开并非绝对.为了保障法律实施、实现利益平衡及行政管理目标,在行政调查
阵列信号处理利用天线阵列接收空间信号,阵列输出的信号比单个天线输出的信号包含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时差、相差和到达角等信息的提取,因此在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等领域得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首先,要通过理论创新的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涵盖性和相对稳定性;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党性
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看,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存在诸多差异。美国高校学生社团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服务为主导",由此决定其管理功能的从属性,从而有利于实现"以学
企业传统薪酬管理中存在着职位设计不合理、薪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企业应从战略的层面看待薪酬管理,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现代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
目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具有永久性修复土壤、操作简单、绿色廉价、对环境扰动少、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倍受人们关注,但是植物修复也有它的局限性:修复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大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这种普遍意义上的指引渲染着一所大学的性格和发展路径,因此对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思考也就从大学发展的边缘步入大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