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和ARM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信号处理模块的研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通过光纤内光信号特性的变化来传感检测外界被测信号,这种新型的传感器克服了传统点式传感器的不足,具有体积小、抗干扰抗辐射、耐腐蚀等优点。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运用在安防领域,能够远程、连续、实时的对较大范围内的目标做入侵监测,可广泛应用于一些基础设施以及部分拥有特殊要求的安防系统中。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监控系统是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的一类新型周界安防监测系统。本文研制了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监控系统中的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实现传感信号的采集、处理、振动识别与预警、人机交互等功能。根据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信号的特点,采用了FPGA(EP4CE55)和ARM(S3C2440)协同采集处理的架构,充分利用FPGA的实时性和并行性完成对光路系统的控制、传感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和数据传输,同时通过移植在ARM上的linux操作系统完成对传感信号的处理识别和人机交互等监控平台软件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制作。选用AD9233完成对脉冲波信号的采集,选用TLV2545完成对连续波信号的采集;采用FPGA信号采集底板+ARM核心板的硬件系统结构,完成了包括电源系统、信号采集、FPGA/ARM及其外围电路等部分的原理图设计和PCB板的制作与调试。2.完成了FPGA的逻辑设计。通过FPGA完成对光路系统的触发、控制模数转换器采集两路(脉冲波+连续波)传感信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缓存等功能,实现了FPGA与ARM通信的接口。通过在FPGA内部实现相应的配置寄存器组和FIFO缓存,将其虚拟化为ARM外部存储总线上的设备,ARM能够通过总线读写方式高效的完成对采集参数的配置、缓存数据的读取等工作。3.完成Linux驱动程序的设计。针对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发了针对FPGA前端采集模块的字符型驱动程序,实现了ARM对FPGA控制信号的发送、传感数据的读取和缓存以及中断的申请和处理,并提供简洁的调用接口给应用程序。协助完成了基于Qt的应用程序界面的开发,并移植Linux-2.6.32内核和YAFFS文件系统到ARM上。通过联调测试,本系统工作稳定,两路传感信号的采集和预处理结果良好,FPGA与ARM的软件工作正常,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基因电子学,这一名词首次由Joseph Wang等提出,用于描述DNA分子生物识别系统与电子系统间的耦合界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将DNA特异性识别反应直接转化为电学信号,实现DNA检测、
脑功能研究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皮层脑电信号因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癫痫和脑机接口等研究和应用领域。在进行基于皮层脑电信号的研究时,由于要对被试进行开颅手术,
乡村社会有着分散、独立、自主等内在属性,这些属性使得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需要寻求政党等外部力量的引导、规范、互动、融合.从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互动逻辑出发,立足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