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三种具类似苯环结构的小分子药物作用于环状双链质粒DNA分子(DNA实验浓度均为0.4 ng/μL)所引起的DNA结构构象的变化。   1、经典的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经观察,药物浓度为10-7M时,DNA分子缠绕形成螺旋圈;药物浓度增加到10-6M,DNA链被切割成片段,再增加至10-5M时,切断的DNA片段长度减小,通过相关文献可知长春新碱通过嵌入DNA双螺旋结构的邻近碱基对之间与DNA发生作用。但当长春新碱浓度达到10-4M时,DNA结构与未用药物作用时基本一致,我们认为是由于药物浓度过高,化学结构改变,而不与DNA发生作用。   2、常用消炎药物——阿司匹林。经观察药物浓度从10-7M升至10-4M的过程中,DNA缠绕收缩,且缠绕程度不断加剧直至呈现棒状或细丝状形态,甚至断裂。通过相关文献可知,阿司匹林通过大沟或小沟的碱基对边缘作用叠加在DNA链上,使DNA链的某些部位变构,空间自由度受限而缠绕,与实验保持一致。   3、神经抑制剂——5-羟色胺。经观察,低浓度(10-7M)5-羟色胺作用于DNA分子,DNA链变构缠绕。随药物浓度升高为10-6M,10-5M,甚至10-4M时,DNA缠绕程度增强,甚至缠绕成粗棒。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了5-羟色胺对DNA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此综合分析其对DNA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   本文不仅分析了多种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的不同机制,还表明了在研究药物与DNA相互作用时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实用直观的工具,可用于更多的药物优化研究与筛选,在临床上具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内能源工业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研制一种以低热值合成气为燃料的微型燃气轮机显得格外重要,其中燃烧室是微型燃机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环境复杂,且燃烧过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当前最先进的核医学成像技术,代表了核医学领域的最高水平。作为一种非侵入的检查方式,PET在肿瘤学、神经系统以及心
LED被喻为新型照明光源,它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等突出特征,因此LED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光源,LED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当结
机械密封在石油炼化企业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由于密封元件失效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73%左右。相比于传统的填料密封,机械密封的操作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久,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更高,而且正在逐步取代填料密封。为了更好的应用到各种不同流体介质上,在机械密封表面通过开各种槽型的方式来改变元件旋转环和静止环之间端面的润滑状态,提高密封性能,从而延长密封元件的使用寿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