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高铁网络的快速布局带来区域尺度的时空压缩效应,削弱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距离约束并促进各类要素在区域中的流动与重组,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演变。不过,高铁建设对区域要素流动的促进存在极化与扩散的双重可能,对拉大或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格局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现有研究较少从要素流动的视角探讨高铁对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变的影响,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高铁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效应及内在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小城市高铁新城地域空间效应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518783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铁网络的快速布局带来区域尺度的时空压缩效应,削弱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距离约束并促进各类要素在区域中的流动与重组,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演变。不过,高铁建设对区域要素流动的促进存在极化与扩散的双重可能,对拉大或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格局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现有研究较少从要素流动的视角探讨高铁对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变的影响,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高铁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综述现有文献发现,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学者们的普遍共识,要素流动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则是厘清高铁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视角。新经济地理学从微观经济学个体流动的视角描述了运输成本、要素流动、外部经济、路径依赖等因素带来的区域差异现象,为高铁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机制分析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不过,新经济地理学完全市场化的理论假设无法考虑政府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满足国内的现实背景。因此,本研究将政府行为内生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中,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展开理论演绎与实证推演。首先,利用百度LBS劳动力迁徙、企业跨城投资数据、跨城专利合作数据、统计面板数据等分析高铁建设对长三角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效应。其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作用下高铁建设、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多重线性关系。最后,结合政府行为内生化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对定量分析结果作出定性解释。高铁建设重构了长三角可达性和交通网络格局,区域内部的运输成本降低了50%,铁路交通网络格局发生剧烈演变并表现出“趋中心化”特征,造成长三角要素流动的非均衡化。其中,劳动力流动表现为从“初始均衡”、“失衡”到“再次均衡”的中心外围模式;资本流动表现为经济和制度双重约束下,多核心不断强化的中心外围模式;技术流动表现为中心城市流向外围城市的等级式扩散模式。此外,高铁开通扩大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格局,但高铁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直接推动经济增长,而是推动了高铁开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使得高铁开通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优于未开通高铁的地区。高铁建设带来要素流动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机制。高铁建设为城市带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心理预期、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下刺激地方政府开展大量新城新区建设,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产生数倍的促进作用。不过,要素流动才是高铁建设作用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路径。在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双重作用力下,高铁建设推动劳动力与资本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并推动技术不断向外围城市扩散,产生了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拉大与缩小的双重动力。本研究建构了政府行为内生化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探索高铁建设下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演化的内在机制,创新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理论研究框架,也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高铁建设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提供了现实参考和规划依据。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必要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简要阐述了文章的具体安排。第二章、第三章综述了高铁影响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相关研究和新经济地理学对于本研究的理论适用性,并进行理论建构、实证框架、研究设计。第四、五章为主体部分,第四章分析了长三角高铁建设带来的可达性与交通网络格局演变,由此分析高铁建设对长三角要素流动和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变的影响效应;第五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高铁建设、要素流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果关系,定性剖析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机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第六章是主要结论与研究思考。本文正文共约54 000字,图42幅,表7幅。
其他文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赋予的底色,将持续影响孩子一生。近些年,受家长主体意识的觉醒、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频发、网络舆论的激烈探讨等因素的催化,家庭教育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作为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的地位被进一步明确。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首次将家庭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立法高度。
自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爆发以来,对全球经济和各个产业都产生了空前的冲击和影响。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在疫情期间都受到了重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产业基础的新兴产业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同时新的发展机遇也在动荡中酝酿和萌生。
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是基于家庭生活,通过言语、动作等方式对孩子实施的教育。然而,与基于学校生活实施教育的一线教师相比,家长在教育素养、理念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往往较为欠缺。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原本就肩负着家校合作、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助力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呢?一线教师若能下好“三手棋”,便能帮助家长下好家庭教育这盘棋。一、先手棋:家庭教育认知提到位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
超构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磁响应特性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已经发展成为横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超构材料中Fano共振是由超辐射的亮模态和亚辐射的暗模态之间相消干涉产生。由于暗模态的激发,可以有效抑制体系的辐射损耗,获得高品质因子共振,并增强近场,从而提高了其在传感、表面增强拉曼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的应用性能。目前大部分超构材料是由高欧姆损耗的金属纳米结构构成,其Fano共振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飞速发展,不断迭代更新的同时深刻影响着时空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些年来乡村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学界研究、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地的重点领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则为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突破可能。本文以大都市区内的乡村电商产业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城乡一
自1956年Dudley Buck首先提出cryotron的概念以来,低温超导器件经历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基于RSFQ(Rapid Single Flux Quantum,RSFQ)的T触发器已经实现了最高频率为770 GHz的速度。在2014年,MIT基于cryotron的结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超导纳米线逻辑器件(nanowire crytron,nTron)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具有速度快、功耗低、
Gorenstein模是相对同调代数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g(x,y,l)-模[40]推广了g(x)-模[35]、强Gorenstein平坦模[15]和Gorenstein FP-内射模[23,30]等概念。本文主要研究强(x,y,l)-Gorenstein模(简记为sg(x,y,l)-模)及其应用,g(x,y,l)-分解维数以及,n-Sg(x,y,l)-模的同调性质,其中n是一个正整数。本
目的:探讨中重型破伤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5例中重型破伤风患者,其中4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35例采用早期肠外营养,采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入院时)及营养治疗后(出院前)的体重、BMI、TP、Hb、Alb、PA、外周血淋巴细胞,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营养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重症脑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表明,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期间各种病理性反应是导致血脑屏障破坏、炎性反应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炎性反应损伤被诸多研究证实在SAH后EBI中扮演重要角色。Pannexin-1通道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