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式考试与纸张考试的对比性研究——测试完型填空和多项选择两种题型的阅读理解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出现了基于计算机式的各种类型考试。托福GRE都在近几年采用基于计算机式的考试。与传统的纸张考试相比,计算机式的考试有很多特点,以往的许多研究大都探讨了计算机考试与纸张考试的可比性问题。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进行,在国内进行的此类研究较少。对比性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研究两种考试的对等性。本文回顾了以往研究的文献并分析了可比性研究中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语言测试理论和心里语言学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本文探讨了两种形式的考试是否存在对等性及基于计算机式的考试在我国中学中的应用。本文分别从心理测量的对等和经验对等两个方面来研究两种考试的对等性。 试验是在平顶山市飞行集团子弟中学进行的,试验对象从初中二年级学生中选出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由于试验对象以前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考试式的阅读理解测试,所以在实验正式进行前,会对试验对象进行实验练习和说明,并要求他们填写关于对计算机态度和计算机使用经历的调查问卷。 一篇短文按照无规律删词的原则,形成了多项选择和填空两种题型。A组先进行计算机多项选择考试然后在一周后进行多项选择的纸张考试。B组先进行计算机填空考试然后在一周后进行纸张填空考试。试验表明计算机态度和经验两个因素不影响两种考试的可比性,两种考试存在对等性。 论文是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计算机考试的在国外的发展,分析了影响计算机考试与纸张考试的可比性因素,并结合计算机在中国考试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目的,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第二部分回顾了以往研究的文献,作者从以往的对比性研究中总结和分析了两种考试形式的特点以及两种类型考试对等性的因素。第三部分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先介绍了心里语言学方法,然后又介绍了填充式和多项选择式的完行填空的理论框架。第四部分描述了设计实验的程序。阅读理解考试是本研究的主要测试类别,从中学课本中挑出一篇文章,分别设计成计算机式填充式完行填空;纸张式完行填空;计算机式多项选择式完行填空和纸张多项选择式完行填空。第五部分分析了试验的结果,首先分析讨论了两种考试形式的均值和相关系数,并根据数据分析了两种考试形式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计算机焦虑和经历是否对计算机式的考试成绩产生影响。第六部分得出结论,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两种类型的考试在阅读理解测试中是对等的,没有什么显著性差异,同时也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及对以后教学的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艾米丽.·狄金森(1830-1886)的长期隐居生活使她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孤独,也是最神秘的人。究竟狄金森为何隐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本文尝试运用弗洛姆的逃
酒店简介作为顾客了解酒店的窗口,在酒店宣传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很多学者从翻译、系统功能语法、体裁分析、互文性以及批评话语分析等不同角度分析酒店简介,大多数研究都
本文从风格可译性之争入手,试图运用风格的符号体系对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控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忠实于原作的风格是忠实于原文这一翻译标准的内在要求。既然要忠实于风格,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米,语言学家已经把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学法转向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用语、师生互动分析利课堂话语分析方面。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
格拉齐亚·黛莱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著名女作家,1926年凭借作品《邪恶之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她在意大利文学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她那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之一。自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向苍天呼吁》在1953年发表以来,鲍德温一直致力于揭露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揭示种族
亨利·罗思的代表作《就说是睡着了》(1934)可谓美国曾最令人遗憾地被遗忘的文学作品之一,19世纪60年代被发掘,始备受瞩目。但在中国学界仍未受足够关注作品讲述一犹太移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