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隐喻现象进行尝试性分析,试图能够系统地对中医隐喻进行归纳,并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中医概念隐喻的语言和意义特征,以及其背后的文化特征。
隐喻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是传统观点一直把隐喻看作是一种文学语言的修辞格,对一种语言常规的违反和偏离。而随着认知学的发展,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一种新的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认知是隐喻形成的基础,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的过程就是映射的过程:是我们通过源域的体验来认知目的域的过程。
本文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隐喻中不同的源域进行归类,共分成阴阳隐喻,五行隐喻,气隐喻,自然隐喻,政治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和物体隐喻八大类隐喻。通过研究,可以看到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中医隐喻以哲学概念,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具体器物为源域,来理解或解释人类身体,疾病,诊疗等目的域中的抽象的认知概念。由于不同文化对相同概念的差异,隐喻的形成会受到其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医隐喻的认知受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是中医所独有的,例如对“气’’的概念隐喻认知: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容器,气在容器内运动,又上升有下降。如果气运逆行,则人会生病。
通过对中医隐喻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隐喻广泛地存在于中医之中,中医学家通过隐喻来认知身体并治疗疾病。而这些隐喻是和中国独有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尽管概念隐喻具有语言间的共性,概念隐喻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