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性和常规现象,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会带有模糊特性。模糊性作为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它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之中,频繁出现在人们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它能够以有限的语言手段表达无限的意义,准确地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语言的灵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模糊语言在描述事物时是朦胧的、不明确的,即模糊语言的词语具有朦胧而又广远的语义外延,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发挥着特有的语用和修辞审美功能。因此,对模糊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有着重要意义。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模糊信息的载体。《围城》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在语言运用的各个层次上均使用了模糊语言,从而产生一种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言魅力。虽然模糊性是所有语言的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活和文化背景,英语和汉语在模糊方式和模糊美感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翻译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困难。能否成功地把源语中的模糊语言转译到目标语中是衡量《围城》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由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在1979合译的《围城》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英文版本,自出版以来就激起了国内外学者和译者的兴趣。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围城》英译本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得失。然而,《围城》中的模糊语言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模糊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其翻译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动力所在。本文以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本为参照,主要研究《围城》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英语翻译策略。一般来讲,《围城》中的模糊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语义模糊、语用模糊、修辞模糊和文化模糊。建立在对源语文本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英语翻译的分析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指出译者在模糊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处理《围城》中模糊语言的几种翻译方法。由于各语言中的社会、历史、文化差异,翻译被认为是一项品尝遗憾的事业,特别是在模糊语言翻译方面。在处理模糊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多的关注源语中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内涵,尽量采取灵活合理的翻译方法,在保留源语文化、模糊审美和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经前列地尔治疗前后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DN患者100例为DN组,同期选取
清理资产报废环节这一风险管理的"死角",是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举措。电网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对于存量巨大的资产,大部分电网企业开始优化管理策略,推进资
民国时期,江西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开始兴起。1920年江西开始筹办江西省立公众图书馆,两年后正式对外开放阅览。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末,江西省立图书馆历经近三十年风雨,随
成都悠久的栽竹传统和竹子自身的自然、人文特性使成都地域景观深受竹文化的影响,竹文化亦成为成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实地调研研究了AVC理论下成都地域景观的
前景理论是Kahneman和Tversky(1979,1984)提出的一个关于风险决策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包含在价值函数曲线中。根据价值函数,人们表现出损失规避,即等量损失的效用大于等量获得,
目的分析研讨针对性护理对癌症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中抽取80例,按其护理方式分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