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胶囊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西黄胶囊辅助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上肢水肿的发生是否有预防作用以及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是否获益等,从而客观评价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西黄胶囊的使用是否有益。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临床支撑,提高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质量及生理机能,并指导今后临床工作中的正确用药。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上肢功能锻炼基础上加入口服西黄胶囊,两组参与研究患者均采用AC-T(吡柔吡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方案8个周期,观察组加服西黄胶囊8粒/次,2次/天于手术后48小时开始使用,连用一周后停止,化疗的8个周期均以此方法用药。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分别测定两组观察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情况、有关影响水肿相关因素以及生存质量、免疫功能等近期疗效来评价在乳腺癌全程化疗中西黄胶囊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并予以分析。结果1、上肢水肿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931>0.05.说明西黄胶囊在预防术后上肢水肿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对水肿相关因素研究分析发现:BMI与上肢水肿发生率有关:P=0.021<0.05,而年龄(P=0.136>0.05)、淋巴结转移(P=0.443>0.05)、患肢是否是受力侧(P=0.073>0.05)与其无关。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KPS评分):治疗前两组KPS评分P>0.05,两组间并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P<0.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差异无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01,具有比较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免疫功能改善评价而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检验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后经t检验后显示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在乳腺癌全程化疗过程中辅助应用西黄胶囊对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并未起到预防及治疗的作用。与水肿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便是体重指数(BMI),而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肢是否主力侧等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无明显相关。2、辅助应用西黄胶囊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KPS,提高患者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应用并广泛推广;3、辅助应用西黄胶囊未能显示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
其他文献
层次分析法一定程度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该文综合层次分析法与三角模糊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相控阵无损检测仪器可靠性分配方法。通过引入模糊参数降低可靠性分配
近年来,幼儿园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其发展规模也相应扩大,幼儿园师资素养和实力是判断幼儿园水准的直接因素。笔者从幼教师资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多媒体教育网络平台
目前,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滑局面。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其中重要一点就是重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提升综合素质。关键在于构建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