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能力是儿童语言运用的核心能力之一,对儿童整体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孤独症儿童在会话方面存在的障碍正在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沟通互动。目前对于儿童会话能力的研究聚焦于儿童在会话过程中表现出的会话技能,而对于儿童的会话理解则关注较少。据此,本研究尝试从会话理解与会话技能综合的角度分析孤独症儿童的会话水平,同时比较词汇水平匹配的孤独症与普通发展儿童的会话能力,以期对揭示孤独症儿童全面的会话特征。另外,本研究依据孤独症儿童的会话特征,提出了阶梯式会话能力干预策略,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对2名孤独症儿童的会话能力进行干预研究,探究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孤独症儿童会话技能的特征研究(1)儿童的会话技能受到会话话题的影响:相比于对口语要求较高的主题对话,情景对话能引发儿童更多的非言语参与,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对孤独症儿童的难度较小。(2)孤独症儿童在主题对话与情景对话两类会话活动中,产生的言语维持、非言语维持、言语发起与非言语发起数量均落后于词汇水平匹配的普通发展儿童,其中会话发起数量远落后于普通发展儿童,表明具有一定词汇水平的孤独症儿童仍存在会话技能不足的问题。2.孤独症儿童会话理解的特征研究(1)孤独症儿童的会话理解受到会话话题的显著影响(p=0.023<0.05):两类儿童在《买东西》话题中的理解正确率显著高于《我喜欢的玩具》话题,表明不同的话题内容对儿童具有不同的理解难度。(2)孤独症儿童的会话理解受到话轮数量的极显著影响(p=0.000<0.01):儿童在二话轮与四话轮(p<0.01)、四话轮与六话轮(p<0.01)、六话轮与八话轮(p<0.01),两两之间的理解正确率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明每增加一轮对话内容,儿童在理解上的难度会显著提高。(3)孤独症与词汇水平匹配的普通儿童,在《买东西》话题中的正确理解人数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811,p=0.029<0.05),在《我喜欢的玩具》话题中正确理解人数分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898,p=0.754>0.05),表明孤独症儿童具有一定的会话理解能力,但仍然存在不足。综合看来,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的分布较为分散,以普通儿童会话能力的中位数水平为标准,约65%的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具有“理解弱、表达弱”的特征,约29%的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理解强、表达弱”的特征。表明孤独症儿童整体的会话能力与词汇能力匹配的普通儿童存在较明显的差距。3.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的干预研究(1)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验证了阶梯式会话能力训练策略对于孤独症儿童会话技能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2)在撤销干预后,孤独症儿童的会话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维持和泛化,但其本身的刻板特性依然会造成会话中断。(3)教师对阶梯式会话能力训练策略的成效表示肯定,认为本训练策略能够提高儿童的会话能力。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综合考察了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的发展特征,包括会话理解与会话技能,并且将孤独症儿童与词汇水平匹配的普通儿童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对于现有的儿童会话能力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补充。同时,提出并验证了阶梯式会话能力干预策略,为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的研究与临床干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