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查和开发利用为我国过去60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出现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程度不足、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失调、部分地区资源破坏和污染严重、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市场发育不完善、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宏观调控力度较弱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增强对矿产资源保障的力度,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整体竞争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是对矿产资源的成因、规模、分布、物性、质量、开发利用条件、演化规律、经济价值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等方面进行的多方面分析、评估和预测。而本文所研究的综合评价则是对前期完成的地质调查评价及其成果作进一步具体性的分析研究,按照成矿规律划分为不同的成矿区带,对矿种进行分类,矿产资源地质调查综合评价为矿产资源下一步的勘查、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及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前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工作项目课题,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地方矿产资源规划的有关数据,以滇东南地区即红河州和文山州为评价对象,根据以往研究重新划定评价区块,利用粗糙集理论和突变级数理论构建评价模型,最终对滇东南地区的矿产资源优劣及资源保有程度作出合理的评价,从而为新一轮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支撑。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地质调查背景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本次研究的创新性、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2)文章详细讨论了地质调查背景下构建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方法模型等,制定了包括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地质调查已完成实物工作量及效果、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地质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手段、勘查开发政策支持等影响因素的地质调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等级划分的标准,根据德尔菲法的反复多轮的匿名讨论,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粗糙集理论和突变级数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3)运用上述评价方法对滇东南地区(文山州和红河州)的主要矿产资源进行地质调查综合评价,划分了16个基本评价单元,选取了锡、铅、锌、锰、铝土、金、锑、铜(镍)、铁、钛、银、钨、煤炭等13类矿种作为评价对象,对滇东南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劣性和保障程度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评价区、不同矿种的优劣和保障情况,为我国矿产资源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