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至上主义认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方案解决;生态社会主义和环境经济学认识到了制度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但观点片面。 本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自然资源非可持续利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具有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势:(1) 社会主义自然资源产权共有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由于自然资源产权归全社会所有,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这就决定了自然资源的所有者不会利用自然资源去谋求不义之利,去损害他人的利益,不会像资本主义制度下满足某部分人的私欲,对自然资源可以统筹利用。(2)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有限生产既具可能性又具现实性。(3)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多于物质享受,消费方式趋于合理。(4)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推动转向人力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日益提高。 社会主义中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势表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依据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战略上不断明确规划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具有强大的调控性;自然资源利用由行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律管理,显示了巨大的制度创新性;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新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势的典型范例。 文章最后对社会主义中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在“路径选择”上打破常规,努力推进新技术革命进程,用信息经济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力”;(2) 尊重自然资源利用规律,积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探求自然资源管理的公有制实现形式;(3)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自然资源利用主体入手,积极倡导“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生态政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