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及其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为活动干扰,这些干扰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数量巨大且种类丰富,广泛参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植物生长、气候调节、污染物转化(降解)等陆地生态系统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暂时性扰动或长期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稳定性。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响应特征和响应机理,对于认识和预测环境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评估土壤污染或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本论文采用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克隆和测序技术等,以及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系统深入地揭示了重金属铜或镍污染梯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阐释了初次铜胁迫是否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二次铜胁迫的抵抗力、初次铜胁迫是否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干湿交替胁迫的抵抗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  1.连续两年分别从山东德州(潮土)和湖南祁阳(红壤)采集经历了五年不同铜或镍重金属污染梯度的田间土壤样品,用高通量测序(miseq)方法研究了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分别随铜或镍重金属浓度梯度的变化特点。两种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SMBC)随铜浓度升高显著下降,细菌丰度也基本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尽管两种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但是细菌的多样性均随铜浓度升高而显著下降。结构方程模型(SEM)的结果显示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变化决定了SMBC的变化。与铜胁迫类似,两种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SMBC)随镍浓度升高也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尽管两种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随镍浓度梯度均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多样性和丰度变化均未呈现有规律的下降或者上升趋势。本研究还分别找出了铜、镍的敏感型和耐受型微生物群类群,发现放线菌均为铜和镍的耐受型类群,酸杆菌均为铜和镍的敏感型类群,绿弯菌为铜敏感型类群以及浮霉菌为镍敏感型类群。本研究采用大田的实验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铜和镍胁迫的确对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都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多样性的影响不同。  2.采用T-RFLP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德州8个铜污染梯度的土壤(浓度范围是0-3200 mg kg-1)中细菌、古菌、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群落结构变化,并测定了硝化潜势(PNR)和土壤呼吸(SIR)等功能指标的变化,及细菌、古菌、AOB和AOA的丰度变化。研究结果发现,PNR、SIR及各微生物的丰度随铜浓度的升高均有显著变化,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高铜浓度和低铜浓度处理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进一步挑选了差异最显著的Cu0和Cu3200处理样品,分别设置了四个处理包括Cu0-C(不添加二次铜胁迫)、Cu3200-C(不添加二次铜胁迫)、Cu0-A(添加二次铜胁迫)、Cu3200-A(添加二次铜胁迫)进行微宇宙培养试验,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二次铜胁迫的响应。结果发现,PNR和SIR在90天的培养试验中均表现出了恢复的趋势而微生物的丰度则变化趋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的抵抗力大小采用Bray-Curtis相异性值的大小来量化,Cu0-A处理与Cu0-C处理相比较微生物群落的Bray-Curtis相异性值在二次铜胁迫后显著高于胁迫前,而Cu3200-A处理与Cu3200-C处理相比较微生物群落的Bray-Curtis相异性值在二次铜胁迫前后差异不大。这表明,初次铜胁迫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二次铜胁迫的抵抗力。  3.进一步又研究了初次铜胁迫是否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干湿交替(DW)胁迫的抵抗力,分别选取了潮土中Cu0(低)、Cu800(中)、Cu3200(高)三个处理设置了Cu0、Cu0-S(DW胁迫)、Cu800-S(DW胁迫)、Cu3200-S(DW胁迫)四个处理,和红壤中的Cu0(低)、Cu200(中)、Cu800(高)三处理设置了Cu0、Cu0-S(DW胁迫)、Cu200-S(DW胁迫)、Cu800-S(DW胁迫)四个处理,干湿交替胁迫共包含10次干湿交替循环。土壤呼吸的抵抗力(RSSIR)结果表明了在两种土壤中Cu0-S处理的RS SIR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了未受初次铜胁迫的处理抵抗力显著高于经受了初次铜胁迫的处理。对于细菌群落来说,潮土中Cu0-S处理细菌群落的变化速率显著低于Cu800-S和Cu3200-S处理,这说明了细菌群落变化速率快导致经受了初次铜胁迫的处理土壤呼吸的抵抗力低,红壤中细菌群落的变化速率在各处理间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由于Cu800-S处理中的最优势类群WPS-2在干湿交替胁迫过程中相对丰度大幅增加导致了土壤呼吸的抵抗力显著下降。结构方程模型(SEM)的结果再次印证了细菌群落的变化决定了不同铜胁迫处理抵抗力的不同。此结果有力的证明了初次铜胁迫减弱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对干湿交替胁迫的抵抗力,这是因为初次铜胁迫处理的细菌群落变化速率或者优势类群的变化较大。  4.综合以上研究结论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提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胁迫可能的响应和适应机制:(1)微生物群落在长期的铜镍胁迫下通过改变群落结构来适应胁迫的环境,铜镍敏感型类群逐渐被铜镍耐受型类群所替代,而耐受型类群之所以能够适应重金属胁迫的环境是通过活跃的重金属外排作用或被重金属螯合物质络合,从而保证胞内重金属浓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2)微生物的功能并不一定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微生物群落存在较高程度的功能冗余,即不同的微生物类群可能执行相同的功能,因此虽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但是微生物相应的功能并不受显著影响,功能冗余对于维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3)初次铜胁迫可以增强微生物群落对二次铜胁迫的抵抗力很可能是因为二次胁迫与初次胁迫类型一致,因此在添加二次铜胁迫后,两次胁迫相似有可能使微生物群落形成协同耐受性从而增强微生物群落的抵抗力。(4)初次铜胁迫降低了微生物功能对其它胁迫如干湿交替胁迫的抵抗力,这是因为经受了初次铜胁迫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受到干湿交替胁迫时群落的变化速率快,且优势类群有较大的变化,细菌群落的变化决定了微生物功能对干湿交替胁迫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分子生态学研究手段,从室外场地实验至微宇宙培养实验,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环境胁迫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其可能机制。
其他文献
V型ATP酶(V-H-ATPase)是一类重要的膜转运蛋白,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上,包括内吞小体、高尔基体、溶酶体、转运囊泡及酵母和植物细胞的液泡上.它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
空间负荷预测是对规划区域内电力负荷时空特性的预测,是一个涉及因素多、不确定性高的复杂问题,不但要预测出未来负荷量的多少,同时还需考虑到未来负荷空间位置的变化。空间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先决条件,因此,提高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的精度对配电网的规划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空间负荷预测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总结空间负荷预测的方法,并对每类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和优缺点分析。对空间电力负荷进行特性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会给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带来重大影响。当小容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线路时,原本单一的线路中接入了有源分支,故障发生时分布式电源将对流过保护的故障电流产生影响,致使保护不能正确动作,因此当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时,将给配电网继电保护带来新的难题。本文首先对当今国内外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方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其次,建立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模型,运用PSCAD软件仿真分析了分布式电
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疏花毛萼香茶菜(Isodon eriocalyxvar.laxiflora)含有丰富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成分,并且多具生物活性。其中,从该植物叶片中分离得到的毛
近几十年来,电力电子变换器因其自身的优势,在交流传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电力电子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相电机驱动系统为实现高压大功率的交流传输提供了新途径,而与其相配套的多相电力变换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双级矩阵式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交-交电力变换装置,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课题以五相双级矩阵变换器的典型拓扑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多相矩阵变换器进一步
水库是人类调节和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磷作为水库富营养化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对其收支和分布动态变化的研究可为水库健康水生态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
世界面临着能源短缺日益严重的状况,现代电网正在进入“新能源+互联网”为特征的后碳时代,积极发展新能源接入互联网,是中国应对下一次能源革命的主要策略。尤其是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交直流混合型配电网逐渐成为未来配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作为配电网的关键组成设备,传统配电变压器利用工频铁芯实现变压、隔离和能量传输等基本功能,但其可控性、兼容性较差,已远不能满足未来交直流混合型配电网的要求。因此,具有高度可控性的
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甲酯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虫性和抗病性.该论文研究植物防御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对水稻化感作用的诱导.水稻经茉莉酸甲酯、水杨酸甲酯处
本文应用生态系统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理论、以及生理生态学和数学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野外科学数据的调查和实验样品的室内分析,获得了用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
近些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大量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在诸多类型的新能源中光伏发电具有利用成本低、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是目前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但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的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光伏并网发电的大规模应用。低电压穿越技术不仅要求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保证光伏系统输出的电能质量,同时在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故障时保持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