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人民的幸福感在不断地提升,另一方面家庭也开始积极地参与到金融市场当中。而当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乡居民差异明显,探讨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差异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遵循行为金融学的逻辑,幸福感会对家庭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选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通过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主观幸福感对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广度和家庭金融资产持有深度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不论是城镇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越幸福的家庭越是愿意以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规避未来因风险造成的损失但却没有表现出要增加保险资产的金额;主观幸福感提升,使得城镇居民家庭降低储蓄倾向于当前消费,而农村居民家庭增加储蓄以维持未来高质量的生活效用,但因为中国居民“守财”的心态,均会通过增加储蓄的投资比重进行资产保值增值;主观幸福感越强的城镇居民家庭通常会减少参与股票的行为并降低股票持有比重,而越幸福的农村居民家庭却对股票投资无明显冒险意愿。其次,主观幸福感可通过风险态度进而作用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且这种作用机制较为稳定。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依据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之间的金融资产配置差异,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协同努力因地施策,同时居民也要积极主动咨询和参与,共同优化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策略,以便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得到提高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