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有机污染物,这类物质由于 水溶性差,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加上其特殊而稳定的环状结构,使其难以 生物利用,因而它们在环境中呈不断累积的趋势。同时,多环芳烃还具有较好的 脂溶性,能被生物富集放大,越是生物链上端的生物,其体内所含的多环芳烃可 能越多。因此,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体内的多环芳烃可能含量最多。 近年来多环芳烃的污染与防治受到世界普遍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 饮 用水中6种代表性的PAHs(即:荧蒽、苯并[b]]荧葸、苯并[k]荧蒽、苯并[a]芘、 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最高允许浓度为0.02μg/L,我国饮用水卫生标 准规定,苯并[a]芘在水中的含量应小于0.01μg/L。美国环保局列出16种优先控 制多环芳烃,要求它们的总量不得多于0.2μg/L。 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经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性气氛中热解而生成的。 PAHs在体内代谢生成的产物有很强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严重威胁人类 健康。因此本文第一章介绍了它的来源、分布、危害、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去 除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以萘、蒽、芘、戊省的降解为例提出了利用微波技术降 解多环芳烃的新方法,这正是本文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确立了萘、蒽、芘等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对展开剂、显色剂等色谱 条件进行了选择,测定了萘、蒽、芘等的Rf值,获得了它们与其他成份之间的 较好的分离条件。接下来第三章用该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RP-HPLC法对萘、 蒽的微波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在RP-HPLC分析中发现萘、蒽在不加助降解剂的 条件下难以用微波很好地降解,而在H2O2、O3等助降解剂的作用下则能够迅速 彻底地去除水中的萘、蒽等多环芳烃。选定微波降解的方法和所需的助降解剂后, 进而测定了微波和助降解剂对去除率的影响,用H2O2降解萘时常规加热方式不 能使萘降解,微波加热的去除率用RP-HPLC法测定为99.02%,用紫外光度法测 定为85.1%以上,降解蒽时为99.4%;用O3降解时萘的去除率为86.3%,降解蒽 时为100%。此法不使用酸、碱、高温高压等苛刻的条件,在通常情况下就能高 效迅速地去除水中萘、蒽,明显优于常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