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并探索叙事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水平、造口适应管理能力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叙事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深入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胃肠外科的66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各纳入33例。干预期间有2例患者退出本研究(对照组1例失访;干预组1例因不愿继续配合退出)。最终对照组纳入病例32例,干预组纳入病例32例,共纳入6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干预前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造口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和造 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 quality of life,stoma-QOL)对患者进行基线对比。干预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进行干预,干预期为3个月,在最后一次干预结束后再次采用社会影响量表、造口适应量表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干预效果评价。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①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与疾病相关等计量资料采用X±S来进行描述。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造口自理程度等等级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其他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②对患者病耻感水平、患者造口适应管理能力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效果评价,两组间进行比较时先进行正态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组内进行比较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进行比较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得分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中维度Ⅱ(经济歧视)得分(11.03±1.134)较干预前(11.13±1.070)得分无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病耻感水平得分进行比较,干预组得分(67.58±1.858)低于对照组(72.09±5.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造口适应管理能力得分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得分(49.50±2.885)高于对照组得分(45.53±4.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44.41±3.211)较干预前得分(30.72±3.503),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44.41±3.211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40.34±2.089)比较,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叙事护理可以降低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通过叙事护理,患者朝着“面对”的积极方向发生改变。但是对于维度Ⅱ(经济歧视)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2.叙事护理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的造口适应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的接受度。3.叙事护理能增强患者对待造口事件抗压能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体验,提升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