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被成建制地集中安置在新的城市社区,使这些城市新的居民面临了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从经济学上来说,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成为城市的消费主体。由于居民消费能力取决于收入水平,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市消费主体的最好途径是通过获得良好的就业岗位来实现。事实上,他们由于难以获得良好就业岗位,其消费能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并有逐步被城市边缘化的趋势,长期以往将导致城市中形成新的二元结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研究探索以社区为载体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讨论:首先,对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社区、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人力资本与教育培训理论、社会融合理论、社区治理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与评述。其次,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背景和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社区的现状,讨论了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需求与路径,对在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中开展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了一般性分析。第三,根据实地调研,对长沙和济南两地不同培训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地社区培训与非社区培训的效果,总结了社区在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培训中的优势、作用以及启示。根据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的分析,本文认为,社区在转移人口的培训和就业上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文章倡导通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会。文章提出了建立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总体思路、制度设计和具体构架,为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包括运行、课程、支持保障三个子模块的社区职业技能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