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之后,很多语文教材的编制不再以能力训练为中心框架,而是将能力训练融入教材的其它系统,这其中练习系统成为建构能力训练体系的主要阵地。鉴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和使用范围,研究选取其练习系统作为分析样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教材中“能力训练”的编制情况做整理分析,以期能够将隐含在练习系统中的能力训练体系清晰化,进而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入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6个年级、共12册、的全部练习(课后练习、单元练习、综合复习等)做出梳理。首先,对练习系统中“能力训练”的数量、类型、训练策略以及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度做出考察,结果发现:总体而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较好的落实了课标的要求,但对一些具体能力的训练,还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其能力训练的编排以阅读能力为主线,强调基础性训练;在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方面,训练量足够,但训练策略相对单一。其次,对“能力训练”的层级性和衔接性做出考察,结果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能力训练在整体上呈现出能级递进和学段特征,其组元方式和基础知识的编排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相应的能力训练,但是程序性知识的缺乏、训练要求的模糊性和同质化也对能力训练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能力训练”编制情况的考察和分析,提出小学语文教材“能力训练”编制的几点思考:首先,螺旋式的呈现能力训练的内容。一方面在能力训练点的选择和难度的确定上要做精心的安排,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来具体呈现;另一方面在练习设计上要通过明确、具体的练习要求体现能力的层级性。其次,以结构化的方式编排能力训练内容。这里所说的“结构化”包含单元内部的结构化编排、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单元之间的结构性呈现、一个能力训练点的结构化设计。再次,编排适量、恰当的程序性知识。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它需要适宜的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做支撑。这不仅需要编者遵循程序性知识获得的规律编排相应的知识;同时,在知识的选择上,要适时接纳文学、语言学、写作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充足的、高质量的语文知识做支撑。最后,在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方面:教材的编制既要保证训练数量,至少满足每篇课文有一道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练习;也要丰富训练策略,练习设计中要加大“可能”、“替代”、“组合”、“类推”等策略的比重,在着重培养想象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