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理论下的《道德经》英译本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更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一点仅从其汗牛充栋的英文译本便可见一斑。但相对于琳琅满目的译本数量,相关译本的研究却较少,尤其是站在宏观层面,从历时性和描写性角度出发的研究就更少。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经》的英译历程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英译本的研究。随后介绍了翻译规范理论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应用。重点阐述了特拉维夫学派代表人物图里的相关理论,即他的三个规范——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在图里的规范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文化、宗教、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译者在不同时期选择译本类型、原作者以及注本时的影响。这几个因素也构成了规范理论第一阶段的研究即预备规范研究。在第二阶段的初始规范中,本文探讨了社会历史因素对译者在宏观翻译策略把握上,即全文采用异化翻译还是归化翻译的影响。在第三阶段的操作规范中,本文选取了里雅各、威力和辜正坤的《道德经》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母体规范和语言规范两个层面对三个译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对《道德经》翻译不同阶段的分析,我们认为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进行翻译活动前,就已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此外,由于译文是时代的产物,而时代又处在瞬息万变中,我们认为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评价翻译作品的好坏。我们主张应该打破以往一味依附原文并借以判定高下的模式,打破原文与译文之间单一的关系,同时引入文化-社会参数,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研究模式。这样,从译文所处的语言文化语境内部,我们就能清晰地了解翻译整个过程。
其他文献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桔病、茶芽桔病、茶树轮宽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
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国北方地区泥石流多发区,1900~1989年的90年间,有35年发生了泥石流。共发生67次,发生频率为74.4%,平均2.6年一遇。泥石流不仅带来一时一地的重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
一、公司基本情况:本公司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共有合作股东3人,总资产0.29亿元、总负债0.17亿元、净资产0.12亿元,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同比去年分别增长-0.08亿元、-0.01
本文以《史记》副词“最”为研究对象,对其位于谓语动词前的特殊句法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用法的“最”正处于实词虚化的中间环节。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安徽作为我国全面开展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省份之一,经过6年的努力,生态省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无疑为安徽生态省建设注入了新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