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岸土壤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电开发对自然河流河岸带产生强烈干扰,改变了流域生境,因此会造成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为充分了解水电开发对河岸土壤的影响,在九龙江源头支流地村溪河岸带设置样地,进行土壤采集和草本植物调查。通过对河岸带不同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子、草本植物的研究,探讨水电开发后河岸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和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为河岸土壤的恢复、管理以及河岸带植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1)地村溪河岸土壤容重范围为1.47-1.68 g cm-3,含水率为24.5%-40%,土壤pH值范围在4.93-6.02之间,总体呈酸性。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最低59.81 mg kg-1,最高249.76 mg kg-1,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64.27 mg kg-1-159.63 mg kg-1,硝氮含量较低,最小仅为0.37 mg kg-1,最大为0.97 mg kg-1,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167.23 mg kg-1-193.12 mg kg-1,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29.68 g kg-1-77.92 g kg-1。(2)沿河流横向,河岸带不同断面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余理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样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同,林地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类型用地;在HL断面,居住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和建设用地。沿河流纵向,不同样地土壤pH、速效钾、有效磷、硝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3)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土壤上层与下层各理化性质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与样地所处位置、海拔、底质类型等条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沿河岸带横向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不同的河岸带断面影响河岸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不同河岸带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4)水电开发使得河岸土壤含水率在纵向上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水坝建设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河岸土壤理化性质还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水电开发主要改变了河岸带周边的环境因子,改变了自然状况下河岸带生境,从而间接地影响河岸土壤营养物质的迁移。(5)水电开发对河岸带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未产生明显影响,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水坝上游高于水坝下游,对草本植物影响最大的土壤理化性质为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含水率能够显著提高草本植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