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开板的创业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甚至整个现代经济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的今日,以及日益开放的国际化市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竞争力,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面对的竞争和挑战不断加剧。这些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要想在激励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具备持续稳定成长的能力。作为公司治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其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坚定基础。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不断完善其股权结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止2013年底,创业板开板已经历时5年,随着其不断发展壮大,创业板逐渐成为投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普遍关注,因此,如何确保创业板上市公司稳定持续的高成长性成为专业学者研究重点。  创业板作为培育高成长型企业的摇篮,股权结构有其自身特点。国内企业监管机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使其经营目标不能局限在追求绩效及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同时还要兼顾中小散股、投资机构者等有关利益者的利益,从而确保创业板上市公司持久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研究入手,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试图发现股权结构中潜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股权结构的方案和对策,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文章在系统梳理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及成长性影响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公司治理和成长性的基本理论出发,以股权结构的各个方面对绩效及成长性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从公司成长性的多个角度选取财务指标,作为计算成长性综合指标的基础,分别从股权结构的四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为了检验假设,本文选取2009年—2013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因变量,即成长性综合得分,在描述性统计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基础上,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要充分考虑第一大股东持股的区间效应;股权制衡度正向影响企业成长性;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和流通股比例负向影响企业成长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完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结构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钢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和战略物资。早在1993年钢材(线材)期货就曾经上市交易,但由于多种原因而于1994年暂停。目前我国钢材的生产和流通存在诸多的问题,钢材价格波
省委在2004年11月作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提高哈大齐工业走
本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弹性工作制,详细分析了弹性工作制各种不同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决策和实施弹性工作制的方法论。 文章首先分析了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特别是固定工作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