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高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或称研究型课程开发),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建设范畴。从我国现有研究者所发表的论著来看,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分析,几乎集中在对研究性学习主体(教师、学生)行为和评价体制方面,而对开展研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保障。随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深入普及,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目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选题、探索等困难;教师在指导上感到力不从心的困惑,都与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相对缺乏紧密相关。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缺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上也感到力不从心。研究性学习所探索的许多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书本、课堂和学校范围,因此,研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课程资源来支持。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与他们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不无关系。而近年来,我们国家所采用的课程资源也大都来源于这些国家,就是一个明显证明。之所以会出现忽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建设,以及出现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匮乏的局面,这是由于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传统教学的课程是统一、计划的课程,很少触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利用的问题。与传统教学相适应,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今天,对课程资源的误解,从而产生课程资源建设滞后这个瓶颈,恰恰成为今天制约研究性学习广泛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华东师范大学陈月茹教授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学生看来,影响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时间、可供利用的资源及研究方法的掌握。资源及相应设备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对其不充足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课程实施的结果至今尚未见到系统研究。”继此之后,研究者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发现,国内关于研究型课程的开发研究寥寥无几。由于高中生探索的许多问题己经超出了中学范围,与高等学校专业实践领域开始接壤,相应探究领域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呈现出一定困难。这在涉及学科门类较多较细的科学技术活动方向表现得尤其突出。为扩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领域,研究者加强了物理学科教学与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联系,在立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新内容的基础上,借鉴美国主流探究教材的编写方式,开发与电学章节内容(电路、传感器、交变电流等)密切相关的电子设计研究型课程。电子设计研究型课程以活动形式展现,由原理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部分组成。原理性实验的目的是以高中物理电学基础为起点,以探究活动为过程,补全电子设计的一些必备知识。而设计性实验则是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整个研究型课程采用非常容易获取的实验设备,以便它能够成为群众性的学生活动。本文分五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从研究性学习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入,进而说明课程开发的价值,是研究者对高中研究型课程的深入思考。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课程资源概念、分类,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所遵循的原则,是课程开发的理论部分。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叙述电子设计类课题的背景,编写方法与开发工具。文章的第四部分是研究者自己开发与实践的电子设计活动方案。文章的第五部分结论将对电子设计活动方案做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