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移作为一种策略技能,国内外的研究很多,大多数都是宏观角度论述,但本文则聚焦于语文学科中文言文句式。本文按迁移的脑机制运作过程,将迁移分为"类似"、"过滤"、"同构",形成一个有且仅有的自封闭系统。本文采取个案研究,研究对象为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红绿青蓝教育救助中心(即正在筹建中的德宏公益微校)里的高中生芳芳和莉莉。本文先将迁移指标及其三项下设指标赋值,按照百分制原则,迁移下设的三项二级指标前两项"类似"和"过滤"各占总分的百分之三十,"同构"则占总分的百分之四十。然后对学生进行语文文言文句式迁移能力测试,测试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及高考考纲从高中五本必修书中选取文言句式,共15题,包含所有文言句式且比例分配一致,在此基础上取得客观的数据后进行分析,得出芳芳的"同构"指标数据最高,"同构"能力高于"类似"和"过滤"。莉莉的"类似"指标数据最高,"类似"能力高于"过滤"和"同构"。再通过与案例半年的共同生活和两学期的授课所了解到的各方面信息,对此进行质性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案例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建议。从迁移脑机制的运作过程来看,分别对本文所涉及的迁移指标的三项下级指标进行概念界定和释义。"类似"是两事物在感觉的基础上具有一定主体相似性的一种迁移思维过程。在本论文中主体特指文言文句式。"过滤"是两事物在知觉的基础上不断剔除与主体本质不相关因素的一种迁移思维过程。"同构"是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相结合达到同质且吻合状态的一种迁移思维过程。采用自然实验法截取相关数据,研究个案的语文文言文句式迁移能力水平。在对文言文句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再通过三次测试的数据结果反映来看,芳芳和莉莉的文言文句式迁移能力呈上升趋势。通过半年的实地教学和共同生活、问卷调查、自然观察及随后半年的在线教学等手段,对个案进行深入地了解,以此做出相应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