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2例经过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及分析,总结其规律,通过对联合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效果的观察,证实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所在,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介入医学科住院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例,随访、分析患者联合治疗后肿瘤体积、坏死程度、并发症的防治、生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1、影像学评价:①联合治疗后影像监测结果全部病例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3-7天,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治疗后1天以及随访1个月、3个月增强CT,以后每6个月复查胸部CT。22例患者,联合治疗病灶共计22个,联合治疗后病灶毁损区密度明显降低,13例(59%)病灶完全坏死,9例(41%)部分坏死,9例部分坏死病例坏死程度均大于病灶体积50%以上。②实体瘤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横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缩小50%以上,至少维持4周以上;稳定(S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50%,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CR+DR)/可评价病例数=有效率/缓解率2、治疗后行为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每个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均由一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系统评价。22例中,治疗后13例完全坏死病例中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0分以上有11例(85%),9例部分坏死病例中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0分以上有3例(33%)。3、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本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后毒性反应按照NCI-CTC分级标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CTC扩大通用毒性标准2.0版)记录。本组病例治疗后主要为非感染性发热、咳嗽、咳痰、一过性血磷升高、疲劳等,未发生白细胞减少、出血、感染、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脱发等化疗常见副反应。根据治疗后毒性反应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采取的有效措施及转归记录,本组病例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本组病例氩氦刀冷冻治疗后主要的副反应为咳嗽、咯痰、发热(≤39℃)和肌红蛋白尿,所有病例经抗炎、止血和碱化尿液等对症治疗后均可恢复。本组22例中有2例少量气胸,未予特殊处理1月后复查自行吸收;1例出现顽固性咳嗽,未予特殊处理1月后逐渐缓解。22例均无截瘫、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1、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非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毁损局部病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以及氩氦刀冷冻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耐受程度好,可重复性好,适应人群广。3、两种微创治疗相结合,优势互补,能够减轻联合治疗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以及对患者心、肝、肾等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