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红禾麻的抗炎镇痛有效组分及物质基础,建立红禾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以化学成分提取效率和抗炎镇痛活性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佳提取溶剂;利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对提取物进行分段,制备不同极性的组分;采用经典的抗炎镇痛动物模型,对所得组分进行抗炎镇痛活性评价,筛选出红禾麻抗炎镇痛活性组分;采用MCI柱层析、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对有效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明确红禾麻抗炎镇痛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选择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进行对照品纯度考察;分别采用HPLC-UV和UV法建立红禾麻药材基于多指标成分和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对28批红禾麻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氯残留农药等与质量有关的项目进行研究。结果:红禾麻药材用70%乙醇提取,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获得水组分(W)、50%乙醇组分(50E)和95%乙醇组分(95E),其中50E及95E组分为红禾麻的抗炎镇痛主要有效组分。从红禾麻有效组分50E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没食子儿茶素(1)、(±)-表没食子儿茶素(2)、(+)-儿茶素(3)、(-)-表儿茶素(4)、间苯三酚(5)、胡萝卜苷(6);从95E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7),并以GC-MS分析鉴定了8个挥发性成分:棕榈酸甲酯(8)、棕榈反油酸甲酯(9)、棕榈酸乙酯(10)、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1)、油酸甲酯(12)、硬脂酸甲酯(13)、亚油酸乙酯(14)、油酸乙酯(15)。选择在药材中含量较高的(-)-没食子儿茶素(1)、(±)-表没食子儿茶素(2)、(+)-儿茶素(3)、(-)-表儿茶素(4)进行进行了纯度考察并作为含量测定对照品,以这4个对照品为指标,建立了红禾麻药材4个化学指标成分的HPLC-UV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28批红禾麻药材(-)-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0.3103~1.246 mg·g-1,0.3176~1.886 mg·g-1,0.1276~0.5408mg·g-1,0.0869~0.7491 mg·g-1,结果显示各批次药材4个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建立了红禾麻药材中总鞣质和缩合鞣质UV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红禾麻药材中总鞣质和缩合鞣质含量分别为92.34~178.1 mg·g-1,72.79~141.4 mg·g-1,红禾麻中以缩合鞣质为其主要类型;与其它质量相关的项目测定结果显示,红禾麻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为7.71%~15.8%、5.36%~10.6%、0.618~4.10%、13.5~27.5%;红禾麻28批药材中,除两批药材铅超标外,其余镉、铜、砷、汞含量均符合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行业绿色标准”;红禾麻中均未检出六六六、滴滴涕等9种有机氯残留农药。结论:红禾麻50E及95E为红禾麻抗炎镇痛主要有效组分;并从红禾麻有效组分中分离和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5为该属植物首次分离报道;本文建立的红禾麻药材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方法和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重复性,可用于红禾麻药材的质量控制,为红禾麻药材及其相关产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试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