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492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为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及治疗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共收治的492例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105例)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组,对照组(387例)为肝硬化无胆囊结石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412例)为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并行腹部B超检查者。分析及比较三组各组间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载脂蛋白A、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总胆汁酸等指标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资料中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为21.3%(105/49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单纯性胆囊结石发生率5.6%(23/412,p=0.000<0.05)。男性、女性患者肝硬化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年龄偏高,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P<0.05),且随着肝功能的降低肝硬化合并的发病率进行性上升。不同病因致肝硬化患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其他类型肝硬化(P<0.0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1.3cm者165例,合并胆囊结石者共有32例(30.48%)高于门静脉内径≤1.3cm者(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总胆汁酸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肝硬化患者易合并胆囊结石;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肝硬化者更易合并胆囊结石;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高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椎管内常见肿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寻找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结论: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
  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伴发2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2型糖尿病对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预后的影响;初步研究C肽、胰岛素以及IRI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