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梳理、分析、论述70后作家浪漫乡土的结构形态、文本特征、艺术审美等。鉴于学界对70后浪漫乡土创作研究的缺乏,笔者力图通过对70后浪漫叙事文本的宏观面貌与微观性征进行学术分析和学理阐释,在梳理其错综复杂的脉络关系时反思其创作现状,提炼出70后作家浪漫乡土文本丰富且具有异质性的特征,描绘出浪漫乡土在此时间段内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趋向。论文主体部分由表及里的论述逻辑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本论文的立论基点。包括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主体写作缘由、研究现状及意义等的介绍。第一章对其浪漫乡土的基本构态进行归纳概览。即时间、空间、人作为浪漫乡土的基本生成要素,三者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浪漫乡土内部,呈现出浪漫乡土结构形态的丰富变化。在时间意识部分,以70后作家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为引,呈现出浪漫乡土传统向后看、循环往复的时间意识;在空间形态部分,浪漫乡土具体体现出乡土“静止”、城市“流动”的空间文化属性以及“溶”中有“蚀”的文化空间向度;人物映像部分,则因主体与浪漫乡土之间的即离关系表现出“坚守者”与“出走者”两类人物映像,并从主体意识能动性出发将“出走者”分为主动出走与被动出走两种形式。第二章是关于70后浪漫乡土小说生成人与外部世界体验至上的内部秩序研究。从浪漫乡土中所呈现的生态文化、民间情结、生活景致三方面,析理出其建构在思想层面上的叙事特质。在生态文化部分,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自我相互和谐的清灵气象,论证了70后浪漫乡土小说立足于整体生态格局与视野之上。而由生态文化所提取出人的本性,回归到民间中则以民俗与信仰的形式来展现。具体到生活现象时,则表现出温厚与宽恕的人情之美以及日常微观图景中个体的生存世相。第三章从浪漫乡土艺术性方面的审美特色着手,分析其所呈现的抒情特质以及借鉴绘画技术的技巧,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抒情风格的呈现上,70后作家主要借助寓言和语言的诗意运用来记叙浪漫乡土的传统书写,同时以高度的诗画同构意识借鉴绘画对其创作的影响。此外,在对其出现的艺术缺陷问题上,以“重复”和“失真”两点为代表。但是,在70后作家浪漫乡土写作之途所表现出的缺憾并不足以抹杀其功绩,他们在多元文本化语境中所取得的丰赡成果,提示着70后浪漫乡土值得期待的话语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