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实际上”呈现出向话语标记演变的趋势。目前看来,它具有副词、连词的性质,同时具有话语标记功能,并倾向于向话语标记转变,而对于这个具有多词性且话语标记特征明显的词语前人研究尚少。本文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实际上”进行多角度考察,尽可能对其进行全方位把握。本文拟在共时层面分析其语义、搭配和语用等方面的情况,在历时层面梳理其成词过程和词性、句法功能转变历程,探究演变成因,从而希望对“实际上”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全文一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说明本文选题的由来、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对本文主体论述内容进行背景介绍,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二章“实际上”的性质辨析该章从性质角度对“实际上”进行划分,认为“实际上”是结构凝固的词,具有副词、连词的性质,可以前加介词“在”构成介词结构“在实际上”作插入语,同时“实际上”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 第三章“实际上”的语义和分布情况该章考察了“实际上”连接的前后文之间的多种关系,指出话语标记“实际上”与“事实上”在语义方面的不同之处,以及“实际上”在简单句、复句、特殊句式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实际上”的多种搭配情况。 第四章“实际上”的语用功能该章研究了“实际上”的主观表达功能,可分为表述、强调、评价三类功能,并指出话语标记“实际上”与“事实上”在语用功能方面的不同之处;它在篇章中的灵活位置,可以放在说话者想要着重强调的某句话中;“实际上”在口语对话中多用来表达对事实的主观评价;“实际上”能够用在陈述、疑问、感叹句中,不能在祈使句中使用,且一般不会单独使用。 第五章“实际上”的历时演变进程及演变机制该章从历时演变角度分析了“实际”和“实际上”的演变进程,认为“实际”出现于南北朝刘宋时期,发展于明朝,普及于清朝,而“实际上”出现时间较晚,最早出现于明朝,发展与普及于清朝及以后,到了民国时期,“实际上”一般作为副词使用,进而为具备话语标记功能提供了前提条件。本章还考察了“实际上”的演变机制动因,可分为主观意愿、词语泛化、语境影响三个方面。 第六章结语本章以简洁的语言对整篇论文进行归纳梳理,指出文章脉络与重点所在,以及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