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变奏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界的领军人物。他的小说层次丰富、内涵深厚,充满了矛盾思辨的色彩。与其他作家笔下冰冷、理性的科学世界不同,刘慈欣笔下的科学世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他以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恢弘大气的宇宙级别场景。深邃浩淼的宇宙、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出神入化的技术都成为他描绘科学美感的抒情意象,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基于对宇宙大而深的认知,他深深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却又塑造了一大批愿意为科技事业献身的“英雄人物”,在人物飞扬理想与现实境遇的反差中,体现出一种崇高意蕴。科学与人性在他精心建构的幻想空间内尽情舞蹈,通过不断变换的“舞台场景”展示着千姿百态的“曼妙”舞姿。尽管有批判也有反思,但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真相”的体认与悲悯,这使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带着点儿普度众生的味道。本文由绪论、四章正文、结语六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阐明以刘慈欣作为个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并对近些年的刘慈欣科幻小说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指出本文研究的独创性。通过分析刘慈欣对小说中宇宙级别场景的诗意描摹及对于宇宙、自然、技术的抒情化表达,突出其独特的科学美感追求。刘慈欣善于用饱含热情的文学性语言对所要描述的科学对象进行具象化说明,不但消除了读者的阅读障碍,又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而他对于人类整体形象的刻画又彰显出其对于抓住人类“普遍性”的努力与追求。由此进一步对刘慈欣作品中所流露的人文关怀展开分析,指出刘慈欣虽然站在科学的立场秉持“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但其在本质上仍旧表现出一种对于人类崇高精神的赞美与追求。这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是刘慈欣在自身科学观的基础上对人文精神做出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在保持敬畏之心的前提下,尊重人的价值与精神。在科幻世界中,科技与人性并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多面的、复杂的。第三章将重点分析交织在刘慈欣作品间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变奏。刘慈欣热衷于将一切主流价值标准放入全新建构的科幻世界中进行试验,探讨其间的矛盾张力,体现出作者鲜明的思辨意识。文章试图从刘慈欣的成长经历、阅读积累、所处时代的特殊性等方面,探讨这种变奏产生的背景及缘由。结语部分将刘慈欣放入中国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文学格局中进行考察,突出其超越雅俗二元对立结构的艺术品格,并通过与其他科幻作家的比较,分析其科幻作品的独特韵味。
其他文献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渡,高宗朝廷在秦桧党人的操纵下,议和投降,促成绍兴和议的签订,并施行严厉的政治高压政策,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使南宋政治空气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和黑暗
学位
文学创造地理。文学作品中的苏州和典籍记录等当中的苏州是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苏州存在着更多的“主观性”,而典籍记录等当中的苏州只是对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机械书写。前
学位
嘲戲,興起於漢末三國時期,至兩晉時期達到鼎盛。它和清談一樣是盛行於中古士林的一大風尚,但對於嘲戲,人們卻沒有像對待清談那樣給予足夠的重視,其實嘲戲現象以及包含在這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