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氨基苯并咪唑配基的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介质制备和蛋白吸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hydrophobic charge-induction chromatography, HCIC)是一种新型抗体分离方法,其功能配基兼有疏水和静电相互作用,中性条件下利用疏水作用吸附目标蛋白,调节pH改变配基的荷电特性,依靠静电排斥作用协助蛋白洗脱。目前,HCIC介质的蛋白吸附性能有待提高。本论文以抗体分离为目标,以5-氨基苯并咪唑(5-aminobenzimidazole,ABI)为功能配基,比较三种配基偶联方式,制备不同配基密度的系列介质,考察配基密度和偶联方式对蛋白吸附的影响,以指导新型介质设计。主要结果如下:首先,以琼脂糖凝胶为基质,优化ABI配基偶联,制备了不同配基密度的ABI-B-6FF介质。以人免疫球蛋白(hIgG)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考察了静态吸附、吸附动力学和蛋白穿透行为,发现随着配基密度的增大,蛋白饱和吸附容量和有效扩散系数逐步增大,并趋于饱和;高配基密度介质具有更高的动态载量,且随流速影响小;hIgG吸附量高于BSA,随着配基密度增大,hIgG的吸附选择性有所提高;引入孔表面配基密度,发现与饱和吸附容量、有效扩散系数和动态载量呈线性相关。其次,以葡聚糖接枝的琼脂糖凝胶为基质,制备了不同配基密度的ABI-B-XL介质。以hIgG为模型蛋白,考察了pH、添加盐和配基密度对蛋白吸附的影响。发现pH影响显著,7.0~8.5之间吸附容量较高;添加盐对蛋白吸附影响不大,体现出较好的耐盐吸附特性;随配基密度增大,蛋白吸附容量、有效扩散系数和动态载量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最优配基密度为220 μmol/g,100cm/h线性流速下hIgG的动态载量达66.70 mg/g。结果表明,葡聚糖接枝ABI-B-XL介质比未接枝的ABI-B-6FF介质,抗体吸附性能显著提高。最后,以琼脂糖凝胶为基质,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采用原位聚合方法,通过控制GMA和配基添加量,制备了系列G-ABI-4FF介质,配基密度显著高于葡聚糖接枝介质。考察了配基密度对介质吸附hIgG的影响,发现随配基密度增大,蛋白吸附容量、有效扩散系数和动态载量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最优配基密度为330 μmol/g,100 cm/h线性流速下hIgG的动态载量高达82.10 mg/g,且随流速变化小。相比葡聚糖接枝介质,GMA接枝介质的抗体吸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本文围绕新型HCIC介质制备,系统考察了配基偶联方式和配基密度对抗体吸附的影响,发现孔内接枝可以有效提高吸附容量、促进孔内传质、改善动态载量,特别是原位聚合的GMA接枝介质,配基密度显著提高,配基分布更加均匀,有效改善了HCIC介质的动态结合性能,显示出良好的抗体分离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栀子是一味传统中药。栀子黄和栀子苷存在于栀子的成熟果实中。栀子黄属于自然界罕见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类天然色素,具有无毒、安全性好、着色力强的特性,因此广泛用于食品、制
  本文介绍了玻璃幕墙的产生、应用以及其优缺点。从设计、建筑和施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玻璃幕墙的防火要求。着重探讨了玻璃幕墙的火灾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火措施,旨在
  为了排除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隐患,降低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首先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中的建筑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建筑工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头等的大事;因为如果没有做好建筑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了火灾
  建筑火灾人员疏散行为是安全疏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人员特性和心理为基础,研究了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常见的个体和群体的疏散行为,指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是影响人员
  本文分析了汽车加油加气站可燃物料的火灾危险性,指出通过控制可燃介质总量、采取易于易燃气体扩散、加强可燃介质系统的密闭性、注意通风等防止易燃可燃物质处于危险状态
科学正确的舞蹈评论对于舞蹈创作的发展、舞蹈家的成长及群众性的舞蹈实践活动和欣赏活动能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舞蹈的观后感,就是属于舞蹈评论的范畴。特别是现代舞的发
  高速公路隧道一直以来没有专业的消防设计规范,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消防部门在审核过程中也没有依据的标准,只是借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关于城
  钢质防火门是一种造价较低,安装方便的防火分隔物,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抗御火灾的能力。本文总结钢质防火门标准在类型、结构、性能要求变动情况,从产品标准和设计
色素是食品、饲料、化妆品和医药工业广泛应用的着色剂,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大多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天然色素却不断体现出诸多优点。动植物色素易受地域季节的影响,因而利用微生物资源生产天然色素成为色素行业的主流。在先前工作中,我们报道了青霉Penicillium sp. HSD07B和一株酵母菌Candidatropicalis在混合培养时能够产生红色素,而P. sp. HSD07B